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

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

ID:43503718

大小:73.5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8

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_第1页
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_第2页
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的简要探讨概述辞赋,作为一种文体,在今天被广泛用于各类征文赛事、景观校园碑刻、企事业单位宣传等,这说明了大家对这种文体的认可和喜爱,同时也反映出了辞赋本身的魅力。而关于其创作写法则千姿百态,水平也高低不一,且不少人对自己的作品是沾沾自喜养成习惯,不愿意深入了解学习,缺乏谦虚之心。这也造成部分人成了井底之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宽广,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状态。今天我主要针对辞赋创作暨常用技法做简单说明如下。一、章法作品应结构严谨并层次要分明。发端、衍生、照应等诸象皆具。段落过度需衔接自然。铺陈、叙议、发慨

2、等手法侧重合理。提倡轻铺陈而重叙议。通篇文脉流畅,气象雍和为佳。二、用韵辞赋,可分为“散体大赋”、“骚体赋”、“骈赋”、“律赋”、“文体赋”,其中骈赋和律赋征文部分必须有韵,正文部分皆需有韵,但散领之句可不计韵。新韵、中古韵系(平水韵、词林正韵)皆等同视之。但凡用韵处不能古今韵混杂,亦不能平仄韵混用。提倡转韵,原则上亦提倡随段转韵,若同段转韵不宜过频,并需有“提引”类词汇以做转韵区分。亦提倡随段落表达之需要,而分别使用平仄不同的韵。不能重韵、凑韵。三、句式“壮”“紧”“长”“隔”“漫”等句式应随赋文之需要而使用到位。应避

3、免句式单一。句式转换之间,应顺其文气,手法纯熟而无滞碍、且能擅于以句式调控韵声疏密者为佳。“提、引、发”语要使用准确无误,漫句(散句)不能过多。单句相骈句式及各种“隔句”相骈句式,应随文章气氛的不同需要而使用到位。单句字数在3-9字之间为宜(含虚词)。4、6字句虽为常式,但3、5、7、8字句式亦当配合抑扬之情而使用,散漫句使用得当且数量不宜过多。提倡做骈句时关键词组骈对精严并忌“骈枝、合掌”。四、平仄提倡在使用“隔句对”句式时,句脚字平仄安排合于“马蹄律”。提倡骈句在两句对应的节奏点上,声调平仄应相反。而一句之内节奏点平

4、仄交替从宽。在节奏点和句脚平仄对应上,允许适当运用“谋上去之便”的方法(使用中古韵即上声可对去、入声;新韵可第三声和第四声相对),但不能过频。亦提倡做骈句擅于使用虚词,且需应用纯熟。适当间杂“兮”调不计。不提倡在一个诵读节奏之内,连续使用三个或以上的同声调字。同声、同韵字在运用时应尽量不使冲突(双声叠韵词、及其他连绵词不计),以保证诵读效果。五、炼词用词上应求庄雅、精炼。不提倡使用尽人皆知的成语与俗俚语,若自造词汇应不引歧义。不提倡使用过于生僻之字。提倡在相邻较近的句子中不重复用字(有规则的重复与虚词除外)。应尽到每个用

5、词的最大作用效果。六、用典提倡契题用典。但不宜过僻与隔意太远。技巧上应合乎起比、喻指之旨。用典应加注释。参考文献[1]《辞赋评审通则》……………………………………中国赋学网《辞赋文学风格轮》…………………………………许结[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