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

ID:43499082

大小:1.55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10-09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_第1页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_第2页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_第3页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_第4页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基础-国学是什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国学基础第一讲:国学是什么?国学是什么? ——从中西方知识形态结构与学术分类差异的角度来看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二、中西方知识形态与学术分类差异引言:“国学”的出典《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孙诒让《周礼正义》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子监。引言:“国学”的时代命运“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

2、特为一时代的名词。”——1927年钱穆《国学概论》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国学”作为某一学问、学术的称呼始自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面对西方强势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吞噬,1889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它在强调和维护中国文化“主体性”方面。随着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此种“主体性”日益受到威胁。面对“五四”前后出现的“全盘西化”与中国文化的危机,一批学者提出

3、了“国粹”、“国学”、“国故”、“国故学”等概念。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民族与国家的危亡是当时压倒性的问题,学术界当然不能不正视时代的主题。然而国学的概念虽然出现了,国学内涵的阐释却众说纷纭,未能趋于一致。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此后的国粹派邓实在190

4、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曰‘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曰‘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1935年王淄尘《国

5、学讲话》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世界各国皆有其国故、有其历史,问题是“这国故经史,是不是算一种学问”?答案是否定的:“倘然国故可以成为一种学术,那全地球上的各国,每一国都有他自己的国故;为什么却不听得有英国故学、法国故学、德国故学的名称传说呢?所以国故实在算不得是一种学问。”——许啸天《国故学讨论集·新序》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以国学、国粹、国故等概念代指中国旧有学术,毋庸置疑,其中蕴涵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但是这种称呼却过于笼而统之,显得空洞无物,不知所云。而上述概

6、念所遭遇的窘境与质疑,究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其内涵难以说明,使得阐释难以达成一致。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晚清民初的刘师培首次将作为学术的国学分门别类归属为众多学科。1905年《周末学术史序》刘氏“采集诸家之言,依类排列”,将春秋战国的各种思想学说,划分为心理学、伦理学、论理学、社会学、宗教学、政法学、计学、兵学、教育学、理科学、哲理学、术数学、文字学、工艺学、法律学、文章学16大门类,条分缕析地加以介绍与概括。1907年,他又以“分科讲授”、“以国学为主”为宗旨,为拟办的国粹学堂,起

7、草了《拟国粹学堂学科预算表》。其中设计的学科分类,包括有经学、文字学、伦理学、心性学、哲学、宗教学、政法学、实业学、社会学、史学、典制学、考古学、地舆学、历数学、博物学、文章学、音乐学、图画学、书法学、译学、武事学等21个学科。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章太炎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一)诸子学;(二)文史学;(三)制度学;(四)内典学;(五)宋明理

8、学;(六)中国历史。此时的章太炎刻意将中国传统学问中的经部之学略去,突出诸子之学的地位,当然有其用心所在。稍后在阐述关于“国学”的作用时,则又说: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国学概论》)又明确将“经”学在传统学术中的重要地位重新作了补充阐发。一、有“西学”,所以有“中学”、“国学”刘师培、章太炎二人均不同程度保留了传统学术知识的分类方法与名称。这种传统学术知识分类与西来知识分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