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

ID:43489362

大小:2.32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0-08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_第1页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_第2页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_第3页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_第4页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应选择模型和知觉选择模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认知心理学-注意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01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02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目录CONTENT03中枢能量理论04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2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第二节一、反应选择模型二、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3反应选择模型理论观点1.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2.而注意选择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3.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4反应选择模型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反追随耳应感觉登记知觉分析组织输出反应选非追随耳择重要性的标准:u长期倾向u上下文u指示语…5

2、反应选择模型实验证据1.Norman(1968,1976)一些东西之所以未被注意,只是因为对其他东西做出了反应,即注意了其他东西,使前者在识别以外未得到继续加工,如记忆提取,因而未能被说出来。6反应选择模型实验证据:2.Hardwick(1969)实验:同时注意双耳,对呈现的靶子词刺激做出反应(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从右耳或左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结果: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7反应选择模型实验证据:3.Shiffrin(1974)实验:让被试在白噪音背景上,识别一

3、个特定的辅音。实验条件有3种:(1)用双耳听,同时注意双耳;(2)只用左耳,只注意左耳;(3)只用右耳听,只注意右耳。结果:被试在3种条件下对特定的辅音的识别率没有显著差异。8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复述与反刺激觉察识别反应应择定知觉选择反应选择1.知觉选择模型认为不是所有的信息能够进入高级分析而被识别。2.反应选择模型认为几个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识别,但只有一部分可以引起反应。9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后衰期减选模择型理论(A)(B)10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1.Treisman和Geffen(1967)实验:使用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

4、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个特定的词,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都分别做出反应,记录双耳对靶刺激的反应次数。11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1.Treisman和Geffen(1967)假设:(1)依照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昕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非追随耳则听不见并不能作出反应;(2)依照衰减模型: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多于非追随耳;12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1.Treisman和Geffen(1967)假设:(3)依照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随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徉

5、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将相近。13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1.Treisman和Geffen(1967)结果:追随耳的反应率为87%,非追随耳的反应率为8%。解释:支持了知觉选择模型14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Detsch(1967)对Treisman实验设计的质疑uTreisman的实验设计使双耳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一耳为追随耳,另一耳则不是。在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既要复述又要做出敲击反应;在非追随耳一方,对靶子词只需要做出一次敲击反应。u追随耳的信号显得比非追随耳的信号更为重要。15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2.Treisman根

6、据Detsch的质疑进行了新的实验实验:当被试从追随耳中听到靶子词后,不对靶子词进行复述,使两耳在接收靶子词的条件上是一致的,其它安排与之前的实验相同。结果: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为76%,非追随耳为33%。支持了知觉选择模型。16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u反应选择模型的核心是输出的重要性标准u从追随耳与非追随耳在感受性和判定标准上是否有区别,对两类模型的争论具有重要意义。(1)感受性(d’)(2)判定标准(β)17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3.Moray和O'Brein(1976)的研究实验:给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数字并随机插入字母,被试从追随耳或非

7、追随耳中听到字母后,要分别作出按键反应。依据双耳反应次数计算d’和β。结果:双耳的d’有显著差异,追随耳高于非追随耳,但双耳在β上没有显著差异。18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4.Moray等(1970)的皮肤电反射研究实验:在应用追随程序的双听实验中,对追随耳中出现的特定字词伴以对被试的电刺激,形成条件性的皮肤电反射。结果:发现当已成为皮肤电反射的条件信号的字词从追随耳转到非追随耳,尽管该字词没有被识别,但是仍发现有皮肤电反应存在。19两类注意模型的比较实验证据:5.Woldorff等(1993)的ERP研究追随耳信号增强和非追随耳信号的减弱发

8、生在刺激呈现后的20-50ms之间。听觉加工中这种增强反应早在识别信息中的语义之前就发生了。解释:支持了知觉选择模型20两类注意模型的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