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反问题

有趣的反问题

ID:43467048

大小:18.8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03

有趣的反问题_第1页
有趣的反问题_第2页
有趣的反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有趣的反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316122005贾玉金中国的反问题“反问题”是相反于一般的“正问题”的一类问题。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来预测事情的发展和结局;但也有许多时候我们也会根据事情的结局来推测它的起因和经过——这,就是反问题。(1)反问题在中国的历史反问题在中国可谓是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反本溯源”、“由果逐因”、“溯流求源”等等说法,很明显的,这就是反问题的思考方法。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的代表性作品地动仪就很好地应用了反问题的思考方法——根据掉下金球的龙口所朝的方向推断地震所在的方位。由此可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了反问题,并且其思想方法也随着儒家道家等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一起流传到了今

2、天。(2)现代中国的反问题事例中国人可以说潜意识里就存在着自古流传下来的反向思考,也就是解决反问题的能力,有许许多多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就是由中国人根据反问题的思考方法解决的。其中最经典的就要数马王堆女尸“复活”的例子了。2002年4月19日,中国刑警学院教授赵成文用鼠标在电脑上描完马王堆女尸面相的最后一笔,并将制作好的女尸面相复原标准图拷入软盘,标志着西汉长沙国丞相夫人面相复原标准图正式完成。此次复原的马王堆女尸系西汉时长沙国丞相利苍的夫人,距今已有约2200年。据史料记载,利苍夫人名叫辛追,死时约50岁。1972年,辛追的墓葬被发现。辛追尸体出土时,全身润泽,皮肤覆盖完整,这是世

3、界上首次发现湿尸,出土后震惊世界。有没有可能重现女尸昔日的面容?又是否能够根据其尸体推断她的生活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考古学家们与警方合作,根据警方的软件和女尸的颅骨形状成功的“由里及表”,逆向退出了马王堆女尸的面容。316122005贾玉金研究表明,人的面相关键取决于颅骨的形状。也就是说,只要颅骨存在,即使被毁容,也能按照一定步骤对其原貌复原。此次为辛追分别绘制了18岁、30岁和50岁三个年龄段的面相。只要颅骨保留完整,2000多年前的女尸与日常破案中遇到的尸体基本上没有区别。女尸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出土30年,但颅骨并未发生太大变化。通过颅骨的X光片,就可以确定其五官的

4、基本位置和形状大小,面部照片为复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通过帛画和文献资料,了解了辛追晚年的生活情景。这一事件可以称得上是考古界的一个奇迹,同时,它也是应用反问题思路解决问题的一次典型事例,是中国杰出科学家们熟练运用反问题思维方法的证明之一。(3)生活中的反问题上文列举了许多应用反问题的“壮举”,相信大家都了解到了反问题思考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巨大威力。但是不要把反问题看得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时常会遇到反问题,并且也会用反问题的思考方式去解决问题。反问题,它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每一天我们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反问题:翻一翻钱包发现快没钱了会去想钱都花在哪

5、了,看一眼扣分情况会去想分数都在哪丢了;数学课上我们会用到逆推证明,形势与政策课上我们会思考社会主义为什么比资本主义优越;物理课上我们会由物体下落的时间求物体的高度,化学课上我们可以根据反应的产物和现象来推断反应物和条件……可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反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反问题的思考方法是经常用到的,只是这些小问题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罢了。(4)结语中国的反问题研究之路贯穿了几乎整个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并传承了反问题的思维方法,使之成为了博大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深深的融入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我相信,经常运用反问题的思维方法,熟练掌握解决反问题的思考模式,一定能使

6、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加轻松,美好。316122005贾玉金姓名:贾玉金学号:16122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