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64063
大小:20.19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03
《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介绍特色课程的概念,分析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价值,阐述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设想,从多方面探讨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可行性,以期为中小学武术特色课程的顺利开设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校武术特色课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5―0078―03 近年来,据全国学生身心健康测试的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引
2、起了国家领导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都明确指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武术在提高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具有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作用。若以此为突破口,在中小学坚定不移的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把武术项目引进中小学课堂,既能使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又能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还能形成集中体现学校特色、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特色课程。中小学武术特色课程的开设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成熟稳定的课程平台,有力地促进了中小学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在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是否可行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体
3、育教育关注的焦点。 1特色课程概念的界定 “特色课程是指由地方或学校参照自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和课程能力等,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特征和影响力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1] 当下,特色学校的创办多以特色课程来做支撑,这已经成为了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对学校特色的发展举足轻重。 2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价值 2.1有利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优良意志品质的培养。 首先,改善和增强中
4、小学生体质。武术运动中包含有多种多样的动作,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经常进行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其次,调节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中小学面对日趋增加的升学压力,产生了严重的疲惫、焦虑等不良心态,导致其心理情绪很不稳定。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有助于心理教育和身体练习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稳定的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排解,保障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第三,培养中小学生的优良意志品质。学习武术需要不断地克服习武时给身心带来的疲劳感、疼痛感、枯燥感,通过长期锻炼能培养中小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等良
5、好品质; 第四,提升中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武术运动是一种集体活动,集体规范对中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的约束力,他们会学会克制自身不良的言行举止。在武术学习过程中,增加了中小学生相互间的交流机会,有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的培养,这都将会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2有利于形成中小学办学风格 “我国长期以来千校一面的单一办学模式,不利于学校优势的发挥及学生潜能的开发,助长了普通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2]这样的办学模式是毫无特色可言的。“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曾说过:要使学校办
6、出特色,就要改变过去笼统的管理体制,让学校有点办学的自主权”。[3] 如今,特色化教育引领了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中小学武术特色课程的开设,与其他学校普遍选择的舞蹈、跆拳道、篮球等主导型课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时,根植于当地资源、文化背景等,与同武术特色课程的学校选择具有差异性学习内容进行发展,形成特色化差异。在中小学紧抓武术特色课程,大力倡导武术特色课程发展,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回归。于此,在诸多学校中脱颖而出,经过总结发展经验,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办学模式,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办学风格,有利于推动学校特色教育前
7、进的步伐。 2.3有利于形成中小学传统品牌 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展武术是对传统文化合理有效的传承和发扬。我国各地域文化均有差异,因此各地域产生的武术拳种也不尽相同,各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诸如南方拳术多近身短打,而北方拳种多放长击远。 中小学选择极具地域文化代表性的某武术内容在学校开展,既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也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了极大程度的传承与发扬。社会各界人士也会慕名带孩子来这里学习。 如此,中小学体育课程紧紧围绕武术特色打造本校亮点,为广大热爱武术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传承知识与技
8、能的平台,久而久之便能达到知某武术而知某学校的效果,无形中学校品牌效应自然就产生了。 3中小学开设武术特色课程的设想 3.1特色课程特色武术――一校一拳 武术,拳种众多、流派繁杂、各具特色。咏春拳、少林拳等是我国南北特色武术典型代表,它们蕴含着巨大的功能与价值。那么,它们究竟以何种方式进入学校、进入课堂,最大的限度的发挥其功能与价值是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戴国斌“一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