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ID:43460660

大小:40.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03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1页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2页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3页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4页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郭靖形象对传统侠形象的传承与发展内容摘要:侠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自战国产生后,历经汉魏唐宋直到明清,经久不衰。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们又共同有民族特征的侠文化。金庸小说是对中国传统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文试图从郭靖这一形象切入,分析一下这种传承与发展。关键词:金庸小说;郭靖;传统侠文化;儒侠;侠之大者正文:一、传统侠文化及侠形象侠文化是中国文化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然而对于武侠之侠乃至侠文化的认识及其分析,则是大相径庭。反对者,深恶痛绝;赞成者,推崇直至。第一次提出侠这一

2、概念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见于其《五蠹》篇“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1]在韩非子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侠的大概面貌,即:以武犯禁;带剑;立节操,以显其名。所以,侠一出现便与武、剑紧密的结合起来了,这便形成了侠最初的两个特征。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被公认为是侠文化和侠文学的源头,其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即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2]司马迁记述了

3、朱家、田仲、郭解等布衣之侠的其人其行,充分肯定了这些侠士的积极作用。侠作为一类人的指称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性格因素:重信守诺与轻生重义。这也是侠最令人神往的,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民不聊生,国家政权衰危,游侠有了很大发展,他们或建立自己的武装、或依附于各路豪杰,在战乱中建功立业。身体强健,崇尚武力,希望以武力安身立命,讲义气,重守诺,易冲动,不惜性命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特征。唐代是一个尚侠的时代,诗人文士们多崇尚侠义,竟相在自己的诗篇文章中表达对侠客的仰慕与认同,从初唐陈子昂到盛唐李白

4、,都有很多歌咏侠客的诗歌传世,如李白的《侠客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煊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3]同时唐传奇中专门有豪侠小说一种,塑造了“红线女”“虬髯客”等流传千古的英雄形象。唐传奇中的侠客大多寄寓风尘,平日不露山水,危难时才偶尔一现峥嵘,便又隐于茫茫红尘。这时的侠

5、,轻生重义性格被济危救贫的豪侠性格所替代,侠客少了一份壮烈而多了一份潇洒。进入宋代之后,豪侠开始逐步走上与统治者思想合拍的道路,至明清侠义公案小说中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官侠”,他们生存的环境从江湖转换到了庙堂,他们的追求由不求闻达到注重侠义建功,他们的精神内质从江湖义气转变为恋主情结。典型的如《三侠五义》中被封为“御猫”的南侠展昭。民国之后的武侠小说并没有突破传统侠文学的藩篱,侠并未能脱出传统游侠、豪侠、官侠三种类型。二、新派武侠小说中的侠形象二十世纪中期,香港出现了以梁羽生和金庸为主导的“新派武侠小说”,以1

6、952年《今晚报》刊登的梁羽生的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之作。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自创一格,变换传统武侠小说的主题,将武侠故事与古代历史的阶级斗争、尤其是民族斗争结合起来;将武林世界、江湖社会与历史时空、江山社稷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武侠小说的“侠盗”“刺客”一体的传统格局,使之变成阶级斗争的领袖、民族斗争的英雄,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与特定的意识形态中变成“正义的化身”。这一改变,无疑是侠盗、刺客一体的传统武侠世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净化。但是由于这种创作方法创作出来的英雄大同小异,使人看多了,难免

7、会觉得乏味、肤浅。金庸的创作初期,无疑也是毫不犹豫的向梁羽生学习,试图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用现代的理念将传统的价值体系进行改装,即把锄强扶弱、劫富济贫的江湖侠客与传统的阶级斗争的民族英雄、历史人物结合起来,让笔下的江湖侠客在历史舞台上进行他们的传奇故事。其代表作品是《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书剑恩仇录》将传统的忠、孝、义进行改装,让陈家洛忠于民族(而不是某一朝代、某一皇帝),忠于母爱。反满复汉,是其大节。整个小说的叙事基点建立在陈家洛是乾隆皇帝的胞弟这一虚构的情节上面。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要陈家洛随

8、同天山怪侠袁士霄学武而后继任总舵主,其目的是要他劝说他的亲哥哥乾隆皇帝“改清为明”或者“复满为汉”。他试图以忠孝理论代替反满抗清(因为这里的乾隆是汉人,是陈家洛的亲哥哥),其实这从根本上也难以周全;他从儒生举人走向江湖侠客,本也缺少更有力的性格与心理依据。说到底陈家洛不过是于万亭利用的一粒棋子,他自己并没有非要反清复明不可的理由。于是他没有自己的主体性,没有健全的人格,甚至没有爱的勇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