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ID:43441140

大小:65.94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02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重庆市渝东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在农艺水平和单位面积产量等方面居于古代世界的前列。如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

2、、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B.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C.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D.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内容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等,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征。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都是对材

3、料体现的某一个方面的表述,表述不全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下列所描述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状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②“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③“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④“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A.③④①②B.③②④①C.②③④①D.①④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

4、①反映的是人力灌溉工具翻车,发明者是东汉的毕岚,三国时期马钧改进翻车;②反映的是交子,出现在北宋;③反映的是商帮,出现在明清时期;④反映的是曲辕犁,出现在唐朝,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因此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A.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B.铁器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

5、.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D.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战国中晚期”、“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等信息可知,这说明战国中晚期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仅反映了“河北兴县”、“河南新郑”两个地区的出土铁农具的情况,无法得知其他地区的使用情况,不能得出战国中晚期铁农具的使用已很普遍;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铁农具的使用状况,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铁农具的制

6、作技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4.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C.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D.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江宁织造局属于官营手工业。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由官府进行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其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

7、往失传,难以推广,其产品只供皇家专用和政府私用,不进入市场流通,因此选项中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C选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B.“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C.“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D.“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结合所学可知,“近代化的前夜”指的是资本主

8、义萌芽的出现,即雇佣劳动的出现。分析选项内容可知,A选项说的是雇佣关系的出现,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选项说的是手工业生产中的分工精细;C选项说的是农业生产中的租佃关系;D选项说的是商品经济繁荣。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6.“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是至今流传在上海地区的一首民谣。下列对“黄婆婆”历史贡献的表述,正确的是A.促进了古代蚕桑生产的发展B.推动了古代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