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440700

大小:172.82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10-01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时量:90分钟总分100分得分:第I卷(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1.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趋势正确的是A.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一刀耕火种一铁犁牛耕C.铁犁牛耕一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D.刀耕火种一石器锄耕一铁犁牛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

2、石器锄耕”阶段。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此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因此中国古代农业的方式演变趋势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再到铁犁牛耕。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战国时期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难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被役使去开荒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农夫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

3、艺⋯⋯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形成,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故D正确。当时土地兼并不严重,材料也无法体现农民生活悲惨困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故C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3.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

4、其特点不包括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B.生产的产品大都投放市场C.经济力量十分脆弱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的经济模式,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经济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经济力量十分脆弱,容易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因此A、C、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下生产的产品是供农民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投放市场。因此B选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为B选项。4.战国时《吕氏春秋》总结了利用土地的十大问

5、题,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形成较为深刻的技术认识。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呈现专业化趋势B.生产经验的进步C.精耕细作的特点D.悠久的发展历史【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内容涉及整地、用地、改土、耕作、保墒、除草、通风、生长、健壮、高产等方面”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征。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古代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B选项错误,依

6、据材料无法比较得出生产经验的进步;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5.“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我国古代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材料可知“这些变化”指的是从宋代起棉花日益成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且到明代最终超过了麻。A项的表述与从宋到

7、明的事实不符;从宋朝到明朝,我国的棉纺织技术不断进步,例如元朝的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导致棉纺织品产量增多,改变了丝、麻、棉的纺织品比例。因此造成“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故B正确;棉纺织业的发展推动了从宋到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使棉花成为经济作物,因此C、D两项是材料中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而非条件,因此C、D错误。【考点定位】我国古代棉纺织业的发展。6.《北齐书》记载了当时一种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被称为A.灌钢法B.镶嵌工艺C.炒钢技术D.高炉炼

8、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指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即将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增强了铁器的韧性,克服了易脆的缺陷,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灌钢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