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ID:43438765

大小:866.6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01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吕梁市柳林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的学生,有的是贫的平民,如颜回住在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仲弓的父亲是贱人,公治长曾是犯人。这体现了孔子A.克己复礼的思想B.有教无类的理念C.人人平等的主张D.宽容待人的态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强调孔子的学生出身各不相同,说明孔子没有因为学生及其家庭而拒绝他们,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理念,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克己复礼的思想,排除A

2、项;材料只涉及到招收学生的标准,并不涉及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教育理念,不是为人处事的方法,故D错误。2.孟子认为,国君只顾“君之仓廪实,府库充”,而不管人民的疾苦,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劳动力逃亡。为此,他主张A.实施法治B.严格等级C.实行仁政D.维护周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不管人民的疾苦,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劳动力逃亡”,结合孟子的主张可知他主张实行仁政,C项正确;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法治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材料中没有涉及等级;也没有体现礼的内容;故排除ABD三项。3.老子认为,道可道,非常

3、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体现了他的思想是A.道是万物的本原B.人性本善C.无为而无不为D.小国寡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道可道,非常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可知老子主张道是万物的本原,故A项正确;人性本善是孟子的主张;材料中没有体现无为与小国寡民的主张,只强调万物的本原是什么。故排除BCD三项。4.针对战国时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墨子主张A.法治B.德治C.无为D.兼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墨子的主张是兼爱与非攻等。故D项正确;法治是法家主张;德治是儒家思想;无为是道

4、家思想;故排除ABC三项。5.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A.实行赏罚分明B.法术势结合统治C.进行变法革新D.建立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要在中央”,结合法家的主张可得出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D项正确;ABC三项的内容都是法家的主张,但都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故排除ABC三项。6.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B.社会处于转型时期C.思想界出

5、现严重混乱D.独尊儒术局面被打破【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主旨强调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B项正确;诸侯争霸局面是社会转型的一个表现,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百家争鸣并不是思想界的混乱,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独尊儒术局面,故D项错误。7.汉武帝先后以十一年之久,罢黜刑法、议立明堂、增置博土、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这些举措A.消除了法家思想的影响B.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C.树立了黄老学说的权威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罢黜刑法、议

6、立明堂、增置博土、抑黄老、制策贤良和任用儒吏”都是汉武帝尊儒的体现,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项正确;汉代仍有法律,故不能消除法家思想的影响,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对科学的影响,排除B项;此时已经不用黄老学说,C项错误。8.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他主张A.理是万物的本原B.气是万物的本原C.气在理先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可知朱熹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气”,以及理与气的

7、关系,故B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朱熹的格物致知的方法论,故D项错误。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两字是参同。”该诗的作者应是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良知两字是参同”,可知王阳明的心学主张“致良知”,故C项正确;ABD三项的人物都没有涉及到“良知”,故排除ABD三项。10.王夫之指出:世界上没有“截然分析而必相对待之物”,认为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而是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的,即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也就是切矛盾的双方都具有同一性。他的这一

8、认识A.继承和发扬了儒家学说B.吸收和借鉴了老子思想C.具有唯心主义的特征D.挽救了儒家思想的危机【答案】B【解析】【详解】“一切事物不是截然分割绝对对立的”“互相包容,互相滲透,互相转化”体现了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故B项理解正确;材料中的主旨与道家朴素的辩证思想有关,与儒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