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

ID:43432918

大小:85.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2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_第1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_第2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_第3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_第4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课题 行书源流与赏析[一]共3课时第1课时.课型欣赏课、技法练习课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使学生大致了解行书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2、技能目标:了解并初步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和用笔特点。3、情感目标:能体会行书的审美特征和鲜明的个性。课程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能体会行书的美与它独特的个性。通过对比与临摹,初步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能体会行书的美与它独特的个性。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与临摹,初步掌握行书的结构规律。学情分析本课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将楷书与行书的书体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行书的演化过程,同时要求学生掌握行书在辉煌时期能够

2、开宗立派的名家艺术风格。学生对行书的熟悉程度较好,所以理解起来不算困难。但书写临习课更多要从书写技巧(笔法)加以讲解,让学生回到规范上来,还须进一步引导。设计理念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情境体验讲述法、教学对话(讨论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辅助教师:书法工具,演示作品或多媒体等学生:教材,练习书法的工具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第6页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A.组织教学:按美术课教学常规进行.B.创设情境出示作品1、回忆前面学习的隶书和楷书的书法特点,进而带出新授内容——行书。2、让学生对比书本18页赵孟頫小楷道德经和20页的王羲之丧乱帖,找出明显的不同,让学生回答。(初步认识行书结构特点)

3、楷书单纯、端正,规范。行书放纵随性,灵活洒脱,笔法流动C.进入新课一.行书的产生出示“行书”是“正书”转变而成的。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在汉末一般出土的简书中我们是可以随处看到的。在汉末,行书没有普遍地应用。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帝王显贵到普通文人,对书法的爱好都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加上王羲之的出现,使之更为盛行起来。二.行书的演变与成熟第6页高中书法教

4、案第4课第1节出示作品3、观看视频,直观地了解行书的字体结构及用笔特点。以《兰亭序》为例,提取其中特征明显的字,让学生进行临摹,通过尝试体验,进一步掌握行书结构特点和用笔特点。提问:在摹写过程中,发现行书有哪些突出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行书结构的特点: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

5、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用笔特点: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2、以欤侧代替平整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第6页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5、以圆转代替方折4、PPT展示图片辅助教学,通过对具体行书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尝试体会行书的美及其鲜明的个性。三.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

6、。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

7、,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第6页高中书法教案第4课第1节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