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

ID:1392862

大小:9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11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_第1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_第2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_第3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_第4页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课题 草书源流与赏析[一]共2课时第1课时.课型欣赏课、技法练习课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欣赏,学生亲身感悟,教师引领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草书的发展与结字艺术特征;技能与技巧:初步掌握草书结字特点与点画特点(体验与实践)情感与价值观: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草书发展中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欣赏草书的审美观念。课程分析第一部分:介绍草书的形成和发展,以及隶、行、草三种书体特征的比较。第二部分:介绍草书的成熟,以及草书的主要风格特点教学重点草书名家书帖的欣赏及各家艺术特征的分析与总结。草书的结字与点画特征的分析,临习技法技巧。教学难点草书特点及分析学情分析本

2、课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将草书与行书的书体特征进行比较,让学生草书的演化过程,同时要求学生了解草书能开宗立派的名家艺术风格。学生草书临习课更多要从书写技巧(笔法)加以讲解。设计理念故事导入,多媒体展示、情境体验教学辅助教师:书法工具,演示作品或多媒体等学生:教材,练习书法的工具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A.组织教学:按美术课教学常规进行.B.创设情境出示隶书作品观看隶书作品,巩固上一课隶书结字和点画的特征C.进入新课一.草书的产生出示作品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索靖《出师颂》是由

3、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第5页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章草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它是从秦代的草隶中演化出来的,经过长期流行通用,继而约定俗成,章草大致形成于西汉宣、元之间,兴盛于东汉、三国及西晋,成为一种成熟完善的书体,代表了西汉至东晋时期四百多年间草书艺术的面貌。至东晋,作为今文字新体的行书、楷书、草书全面成熟,隶书及其俗体——章草逐被取代。“章草”这种字体最初只称为“草书”,后“今草”出现后,为示区别,改称得“章”名。它的命名历来说法不一。章草的得名,旧说或曰为章帝所爱、或曰用于当时奏章、或曰元帝时

4、史游用于书写急就章。均不确切。从“章”字的本义来分析,它的准确含义是篇章、章法、章则,含有法度的意思。东晋新体草书形成后,由于旧体草书法度严谨,逐称“章草”,新体草书则称“今草”。所以说,把当时规范化的、章法化的草书称之为“章草”,还是十分允当的。“我们今天谈论的章草,包含了两方面意思:一是俗体的章草,即通常所谓的原始状态,笔画简直、用笔源自篆隶,虽然在字法上已渐趋规范,但笔画意趣上仍处于不成熟的初创阶段,如“平复帖”、汉简《神乌传》“济白帖”和简牍中的草书墨迹。其最根本的用笔方法基本延续了篆隶书的平铺直叙,运笔过程中体现出拖和绞转的特点,注意点画线条的迟涩感,结字灵动和变化,纵横交错、

5、常有奇趣,左向右背的弧线条用得较多,整体上有浑朴烂漫的色彩。有人将这些书体称之为草篆、草隶、隶草。总的来讲,这些书迹应该称之为篆书或隶书草化的产物,或称之为草书的雏形,它们都是草书最古老的形态,是章草艺术的源头,是章草艺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二是严格意义上已经规范化了的章草,字势基本取横势,且每字中有明显的波折特征,虽被认为是隶书的草化,其字法的成熟与严谨,显然已(基本)衍变为一种新书体了。我们只能从其明显而夸张的波折来认同它与隶书的亲缘关系,这一类作品以皇象急就章为代表,后世书家习章草者,宋克、赵子昂等多以此法为宗。规范化了的章草除了波折外,已经很少能见到隶书的痕迹了,用笔的提按使转渐

6、趋成熟,字法结构也更加严谨而精美,几乎无异于行楷。”第5页高中书法教案第5课第1节因为纸张的出现,简牍书写机制的失传,真迹埋藏在地下,章草的源头渐被人们遗忘。在庞大的新章草资源面前,研究、整合、消化、在创作是当代章草(草书)艺术家们面临的新使命。二.草书的演变与成熟出示作品汉代的草书书法最初从隶书的便捷快速书写中产生出来,带有明显的隶书痕迹,后人称之为“章草”。到了东晋时期,随着楷书成熟并取代隶书成为通行字体,章草也受到影响,很快消除了隶书痕迹,转变成为一种更为流畅连绵、变化灵活的新面目,后人称之为“今草”。我们通常所说的草书便是指今草。魏晋时期,文人士大夫阶层崇尚老庄玄学,注重生命体验

7、,追求个性在生活内容中的表达,因此书法就成为他们施展才华、表现个性的最好方式。东晋政权南渡以后,书法在士大夫之间格外盛行。他们的书法欣赏实践,主要集中在日常书信往来所使用的行草书中,这也相应的推动了草书艺术的大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代表人物就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后人把他们和成称为“二王”。王羲之出生于晋朝著名的世家大族琅玡王氏,从小就继承家风练习书法。他早年师从书法家卫夫人学书,后广泛涉猎前代名家,遂改变初学,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