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20129
大小:3.98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08
《新文化运动课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新文化运动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第2课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动“1915-1916年的中国,政治及思想界之沉闷、彷徨,已到了足以压跨人的地步……《新青年》慢慢发展出一条新路,认为解决当时中国的政治不能只靠政治,要靠文艺、伦理、思想方面的变革……如果不彻底改造思想文化,则旧政治会不断循环再生,会不断有袁世凯之类的人物出现。”——王汎森院士为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答记者问袁世凯称帝标准像“无
2、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20世纪初的政治危机《二十一条》的签订袁世凯:皇帝之宝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材料一:1914年9月28日,孔子生日那天,袁世凯头戴天平冠,身穿古装服,率文武百官到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12月23日冬至日,袁世凯又穿起特制的古怪祭服,率文武百官拥到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材料二:袁世凯上台后,通令全国“尊崇孔圣”,强迫全国各学校“尊孔读经”,“务以孔子之言为旨归”,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一时间社会上出现了“孔道会”、孔教会、“尊孔会”等组织。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的目的是为了复辟帝制是否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谁会站出来反对?底气足吗?民族资产阶级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民国初年获得进一步发展两个条件:1、民主共和思想在辛亥革命后深入人心2、启蒙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新文化运动背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尊孔复古逆流矛盾激化两不相容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活动基地旗帜(前期指导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民主科学北京大学辜鸿铭鲁迅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于学说,信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4、—蔡元培原名《宽容》现名《北大钟声》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专制他(小栓)的母亲端过一碟乌黑的圆东西,轻轻说:“吃下去罢,——病便好了。”小栓撮起这黑东西,看了一会,似乎拿着自己的性命一般,心里说不出的奇怪。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忘了什么味;面前只剩下一张空盘。《药》节选愚昧迷信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
5、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DemocracyScience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贞洁牌坊民国初年,北京《中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有一女子唐氏19岁,许配张家,还未嫁过门,未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了喝符灰水、吞金、上吊、投河及三次绝食,最后服用砒霜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旧道德新道德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
6、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新道德: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思想。材料一 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盖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理之自然,无足怪者。——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材料二 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打倒孔家店”其实就是反对复辟专制为什么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如何正确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
7、命运?两次运动中尊孔和倒孔实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康有为的尊孔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而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是不妥的,忽略了儒家思想存在的合理成分,对后世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十七大报告“为什么改革思想,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这因为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