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

ID:43418010

大小:8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02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_第1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_第2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_第3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_第4页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省天水一中09-10学年高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旧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水市一中2009—2010学年2008级第二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试题历史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应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

2、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之一A.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A.《史记》B.姜子牙助周灭商神话C.商朝卜辞D.孟姜女哭长城传说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5

3、.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A.西周B.秦朝C.西汉D.宋代6.假如你生活在西周时期,你有可能亲眼看到①井田制②邮驿传递制③分封制④“禅让”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4、 D.人口和铁梨8.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9.以下图片所示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对学生述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B.开创私学之先例,所收学生并无贫富贵贱之分C.讨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的问题D.学生问他何谓“仁”,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0.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

5、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12.春秋战国时期在“严刑峻法”上主张相反的是A.老子和荀子B.孔子和韩非子C.孔子和荀子D.老子和韩非子1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

6、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14.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15.秦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福建地域上主要有闽中郡,当时福州属闽中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  ②郡守是闽中郡最高的行政长官③闽中郡有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④

7、福州是闽中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16.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7.汉高祖实行的治国举措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A.和亲匈奴        B.封王建国    C.休养生息       D.承袭郡县18.司马迁引《周书》的话说:“农不出则乏其食

8、,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以上材料表明司马迁的经济主张是A.肯定人们的求利活动B.对农工商业一视同仁C.以农为本D.重农抑商19.下列关于西汉时期刺史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B.适应专制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