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

ID:43416984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30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淮阳县西城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课《蜡烛》学生导学稿2(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课蜡烛班级组别姓名评价【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扎实记忆瓦砾、地窖等的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能够用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精读课文,学会用景物描写来刻画人物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用高度的热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体会真挚感人的人性美。第一部分:预习篇教材助读、一、走进作者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24年加入共产党。其创作以战争题材为主。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俄罗

2、斯人》,小说《日日夜夜》,诗集《友与敌》等。多部作品获得斯大林金奖。1949年10月访问中国。1950年出版《战斗的中国》一书,描写中国人民进行的解放战争。1959年至1971年发表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的夏天》),描写从战争初期苏联红军在西部边境的溃败,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到1944年夏天解放白俄罗斯战役的胜利,具有广阔的历史画面和生动的战时生活的细节描写,但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心理活动和性格变化较少。二、了解背景二战——苏德战事简介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

3、了双方1939年签订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苏联人坚决抵抗。苏联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了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渡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年5月,德国投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

4、百万平民伤亡。时代背景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的作战局面,并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完全解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三.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战地通讯。通讯是新闻(广义)的一种,也是报纸常用的文章样式之一,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消息一样,都要用事实说话,也讲究时效等,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通讯注意任何事的典型性,善于在真人

5、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通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也常用描写、抒情、一轮等,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事件更加生动。四整体感知1、迅速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文章中有哪些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选出文中哪些片段令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在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本文描写了一个南斯拉夫老妇人冒着炮火,掩埋一位苏联红军的遗体后,将珍藏多年的

6、喜烛点燃在烈士坟头的感人故事。4、写出初读感悟。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拂()晓瓦砾()迫击炮()地窖()窑洞()灼烧()鞠躬()颤巍巍()更衣()肃穆()匍匐()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_____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____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____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_____。A耸立闪耀淹没闪烁B耸立闪烁埋没闪耀C耸立闪耀埋没闪烁D耸立闪烁淹没闪耀3对下列各句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7、是()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的耸立着一堆瓦砾,她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环境描写)B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动作描写)C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动作描写)D突然,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叫了起来。“看呀!”那红军说。(语言描写)第二部分:探究篇【质疑解疑】1通读全文,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请试着加以归类。答:2作者是如何刻画老妇人这个形象的?仔细阅读课文总结老妇人形象。答:3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深刻含义。答:

8、拓展延伸读了这篇文章,你怎样理解“致命的母爱”?鲁迅曾说:“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结合这篇文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致命的母爱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