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405291
大小:2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02
《一、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例尺》教学反思马邑小学教师赵春萍《比例尺》是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教学内容。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1、在生活中引入新课。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引入阶段,我选取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典型的感知材料(五副大小不一国旗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这些平面图“什么
2、变了,什么没变?”,进而抓住比例尺的特性:图形的大小可以随意改变,但形状不能改变。2、在情境中引出课题。老师到房产公司看了房子。出示两套房屋的平面图(大小一样)。老师想买大一点的,你能帮我选择一下吗?学生在帮忙选择的过程中发现很难知道到底是哪个大一点。在学生有争议的时候,出示两套房屋的比例尺,告诉学生老师发现每个平面图下面都有个这样的标志。现在你能帮我选吗?说说你的理由?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起学生们对比例尺的注意,及时发现往往针对平面图的大小不能准确的判断实际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与比例尺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让学生提出本节课研究哪些有关比例
3、尺的学习知识,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有侧重点的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3、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通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4、在自学中学到知识。在学生理解了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后,怎样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这一部分知识教简单。因此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
4、思考,自己与其他学生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新的知识。《反比例》教学设计马邑小学教师赵春萍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过表和图读出其中反映的数学信息。 2.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结合图,感知两个成反比例量满足的条件。 3.重点体会两个相关量的积一定成反比例,从而对反比例的本质进行理解。 4.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及图像,判断两个相关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反比例的意义。 2.难点: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3.关键:认真分析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及规律。 教具准备:
5、 电脑课件等。 教学方法: 讲解法、提问法、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引入 出示: 填空 ( )×( )=路程 ( )×( )=总价 每杯果汁质量○杯数=果汁总质量 底面积○高=圆柱体积 出示答案 师: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经学过两个量之间可以成正比例的关系,现在就请你判断判断下面的情况。 师小结: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要一个量在增加,另一个量也在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在减少而且这两个量的比值要相同。我们就说这两个量成
6、正比例。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同学们来猜猜我们今天可能要学习什么新知识呢?(生 答:反比例) 课件出示:反比例 (师同时板书:反比例)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今天就要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反比例。 1、加法表 出示:加法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表,你能看懂这个表吗?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听。(如果生不能回答,师可以问得更细:这个表横着的这一行数是什么?竖着的这一列数是什么?中间的这些数呢?) (指定两个数提问) 师:这里的18是哪两个加数的和?23呢?(生回答
7、) 演示:1.(1)在加法表上,把和是12的方格圈起来 师:和是12时,哪个量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是怎么变化的? 演示圈和是12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说说把这些和是12的圈依次用线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什么图形? 出示 :生回答的同时出示:可连成一条直线。 师:这条直线表示的是什么和什么之间的关系?(生回答:加数与加数之间的关系) 2、乘法表 出示:乘法表 师:这是什么表?(生回答) 师:你会看这个表吗?把你看到地说一说。(请生回答)108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 演示:
8、(2)在乘法表上,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 演示圈积是12 师:积是12时,哪个量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怎么变化的? 师:把这些积是12的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