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90545
大小:25.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30
《代代有本难念的经——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与变异(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代代有本难念的经——古代选官制度的变迁与变异(二)先秦至唐五代的选官制度选贤任能,自古是吏治清明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怎样才能选到贤能之士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微观制度操作层面而言,先秦时期主要实行的是世卿世禄制。秦始皇改而实行封建官僚制,大多数官吏都是靠军功而得到爵位和官职的。在汉代,察举和征辟是当时选用官员的重要方法。察举和征辟的主要根据是被选者的乡党评论,GP所谓乡举里选。问题是乡党评论的话语权逐渐被有势力、有影响的官僚利益集团所操纵。豪族大家把持话语权,他们互相勾结起来推荐亲属故I口,完全置公道于不顾,以至于岀现了“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2、的怪现象。即便有良心的品评者,他们的话在实际政治操作中也并不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东汉后期汝南地区评论人物,照例每刀初一进行,称为“刀旦评”,曹操当年得了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他却美滋滋地大笑而去。汉代亡于宦官干政、外戚专权,到了曹魏政权便吸取教训,魏文帝曹丕诏令“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规定宦官外戚一概不得干预朝政。为了矫正察举、征辟的弊端,曹丕还采纳了礼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建立了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中正制杜绝了以往凭着少数人一言就使人飞黄腾达的现象,要求中正官根据家世、才能、德行,察访与被品评人同籍而散在各地的士人,把人才分为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
3、下、下上、下中、下下,以此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的好处是使任人以官更规范、更便于根据评级的不同而确定官级,给吏部的操作省了不少事。所以起初的积极作用还是很明显的。《晋书•卫璀传》说:“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但是九品中正制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没有解决好,那就是品评的话语权掌握在一些在职官员手里,而且这些人还是士家大族。这些士家大族对人物的评定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以门第为标准,导致九品中正选官的流弊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东晋之后,士族与庶族的分野进一步被强化,“士庶之际,实自天隔”。南朝齐规定
4、:“甲族(士族)以二十登仕,后门(寒族)以三十试吏。”门阀士族的势力鼎盛期在东晋江左百年间,此后在南北朝时期日趋衰弱,但士族势力僵而不死,隋唐时期的门阀士族仍然居于很重要的地位。一直到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致使“天街踏尽公卿骨,屮第朱门无一半”O到朱全忠将包括被他称为“衣冠宿望难制者”的裴枢在内的三十余名朝官斩杀于白马驿,投尸黄河,才标志着门阀士族彻底告别了历史舞台。论资排辈制度的起始在南北朝时期,伴随着门阀士族的日趋衰弱,羽林武人凭借着乱世军功迫不及待希望取得为官的实权。然而僧多粥少。到了北魏时期,为了解决官职少应选者多的矛盾,吏部尚书崔亮奏请为停年格制,即不问才能,授官一律依年资分先后
5、。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择停解年月日久的优先叙用。这就是所谓停年格。自西汉以来,就把任职年资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但当吋并不仅仅用这一种办法决定官员的升迁。至北魏崔亮始,论资排辈堂而皇之登上了历史舞台。事实上,崔亮提出论资排辈是囿于当时武人乱政而不得已为之。顾炎武说得很清楚,崔亮的办法是用来安抚上上下下利益集团的,是被迫的让步。耐人寻味的是,崔亮的继任者甄琛等人“利其便己,踵而行之”O顾炎武评价说,“自是贤愚同贯,泾渭无别,魏之失才自亮始也”!我们现在关注的是,这样一个权宜之计为什么会被后世沿用下去?据《魏书•崔亮传》记载,崔亮当组织部长(吏部尚书)的时候,正赶上武官得势,太后下令要选拔武
6、官在中央和地方的政府中做官。但是官位少,应选的人太多,前任吏部尚书李韶按照老办法提拔人,众人都心怀怨恨。于是崔亮上奏,建议采用新办法,不问贤愚,完全根据年头任用官员。年头不够,即使这个职位需要这个人,也不能任命他。庸才下品,只要熬够年头就可以提拔任用。那些被埋没在低阶层的官员,全都称赞崔亮贤明能干。崔亮的外甥、最高监察署军事参议官(司空咨议)刘景安,对舅舅的做法很不满,就写了封信规劝崔亮,大意是说:古往今来,选用官员一直由各级政府推荐,虽然不能尽善尽美,十分人才也收了六七分。而现在朝廷选拔官员的方式有很多问题,选拔标准片面,途径狭窄,淘汰不精,舅舅您现在负责此事,应该改弦更张,怎么反而搞起
7、了论资排辈呢?这样一来,天下之士谁还再去克己苦修、注重名节呢?崔亮写信回答说:你讲的道理很深刻,我侥幸当了吏部尚书,经常考虑选贤任能,报答明主的恩情,这是我的本意。而论资排辈,实在有其缘故。今天已经被你责备了,千载之后,谁还知道我的苦心呢?崔亮说,过去天下众多的贤人共同选拔人才,你还说十个人才中只有六七个被任用。今口所有选拔的任务专归吏部尚书,以一人的镜子照察天下,了解天下人物,这与以管窥天有什么区别呢?如今在战争中立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