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354865
大小:168.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9-09-29
《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实现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制定《重庆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第二条本规划坚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制定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协调区域城镇发展,增强全市综合竞争力,努力形成完善的市域城镇体系。第三条本规划是宏观指导和调控我市城镇与区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各区、县(自治县、市,以下简称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
2、总体规划的依据,其他市域各专业规划应与本规划相协调。第四条本规划期限为2003年—2020年。其中近期至2007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规划范围为重庆市行政辖区8.24万平方公里。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五条重庆市战略定位到2020年把重庆市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即长江上游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信息中心、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第六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到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美元左右,奠定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基础,基本小康水平有所巩固;201
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034美元左右,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基本框架,达到较为宽裕的小康水平;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300美元左右,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小康社会。第七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发挥重庆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和增长极优势,发挥中心城市的战略支撑、对外交流和辐射带动功能。科教兴渝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培养、引进、使用高层次人才和适用型人才;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运用高
4、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信息化战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和社会各领域,加速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发展。城镇化战略。把加速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化进程有机结合,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形成以都市区为中心,大、中、小城市和若干小城镇为节点,布局合理、共同发展的城镇发展区。努力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新路,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绿色产业,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
5、经济优势,加强人居环境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第八条工业经济发展目标工业增加值在2000年基础上,2007年增长1.5倍,2010年实现翻两番。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17.8:41.4:40.8调整为2010年10:50:40。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007年达到88%,2010年达到90%。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比重2007年达到45%,2010年达到55%。34全员劳动生产率由2000年的3.1万元/人·年,提高到2007年的8万元/人·年,2010年的11万元/人·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
6、利润2007年达到150亿元,2010年达到3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12.8%提高到2007年的25%,2010年的30%。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略多于当年新增劳动力和新增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非农产业就业比重由2000年的43.9%提高到2007年的55%,2010年的6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第九条优化生产力布局都市区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业和都市型工业;渝西地区重点发展与大工业配套的加工业,突出发展汽摩配件和大型机
7、械加工、五金和铸锻加工、建材、制革制鞋和优势农副产品加工业;三峡库区重点发展资源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突出发展能源、矿电联产、农副产品和林产品加工、天然气化工及盐化工、建材和机械加工等特色产业。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北部新区及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建设,建成北部新区汽车城,构建“一城多园”产业格局,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打造西部一流出口加工区。加强对长寿化工园区和30个特色工业园区的分类指导,实行合理的产业布局。第十条发展特色产业夯实零部件基础,突出轻型车、微型车优势,培育专用车、特种车产业集群,做大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