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

ID:4334828

大小:101.3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1-30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_第1页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_第2页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_第3页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_第4页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Ξ中国古代的平等观念郑敬高(中国海洋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山东青岛266071)摘要:只要承认了共同的人性,或者假设了共同的人本质,逻辑上就有了关于人类平等的思想,但这种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大多局限于形而上的思辩的层面,只承认人类的抽象平等,因为无法解释现实的不平等而放弃了对不平等制度的批判。公平意识的精髓是形式平等,但这种形式平等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也没有发展成我们的文化传统。总之,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平等思想,却没有关于平等权利的主张,未能为现实的平等要求提供合理的证明。关键词:平等观念;人性平等;人类本质平等;公正平等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262X(2003)0120

2、043205讨论平等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题义:一是在观念形态上的平等,如佛教哲学认为宇宙间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这是对世界本体或人类本性的一种理解,属于平等的基本理论;一是在价值评判以及社会实践意义上的平等,如机会平等、身份平等以及分配平等之类,这往往表现为一种现实的要求或政治主张。平等要求是否能够得到理性的证明,人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平等,有赖于平等基本理论的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中国古代作为观念形态的平等思想,关于传统的平等要求需另文论述。住,他没能为人类追求平等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首先,孟子对“人性”的限定使人类的平等被局限在一个十分狭小的领域。他以为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四端

3、”,有对仁义礼智的追求。按照善性才是人性的理解,孟子不能不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1《(离娄下》),人这个两足动物只有那么一点点异于禽兽的地方——“人之有四端也”。人如果放弃了对“四端”的发掘与培植,人在仁义礼智之外的其他追求如食色之性的追求方面,是不能称之为人的。当梁惠王问何以利国时,孟子以“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1《(梁惠王上》)来回答。因此孟子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1《(滕文公下》)人一旦被指斥为禽兽或禽兽不如时,他与其他人的平等就被从根本上否定了。孟子不可能把自己的理想和主张建立在经济生活的基础之上,其人性假设虽然具有某种平等意

4、识,但这种平等既不以对人的全部生活内容的概括为基础,没有解释一般问题的理论价值;而且可能把忙于生计的芸芸众生归入非人的范畴,从而为“道德正义”下的不平等提供合法依据。其次,从孟子的人性平等思想不能推导出平等的要求。孟子固然说过“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话,但这并不是主张人人都成为尧舜,相反,他强调“小人食人,君子食于人”。他没有为人人“能够”成为尧舜而寻找某种保障或公平的机会。孟子承认现实社会是一、人性平等观念中国历史上有过多种关于人性的假设,从主流的文化倾向来看,大多是承认有共同人性的。承认共同的人性,逻辑上就是肯定了所有人在人性上的平等。但是,肯定人性的平等并不必然提出平等的要求;即使提出了平等

5、要求,其内涵也多是道德层面的,而不是以界定权利和义务为中心的法律层面的。孟子以提出人性善的命题而闻名,孟子说“圣人与我同类”,“尧舜与人同耳”,后来的三字经更是明确地说“人之初,性本善”,这就等于是在说人的初始状态是平等的。孟子还以为,不论身份等级,只要努力,“人皆可以为尧舜”。这种思想既包括了把在成圣的基础上的平等当作人类的理想状态,又指出每个人都有成尧成舜的可能性。但是,孟子的思想就此打Ξ收稿日期:2002208211作者简介:郑敬高(19562),男,湖北仙桃人,中国海洋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学研究。43“体有贵贱,有大小”,因此,“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亲亲则别,

6、爱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为了教民不争,“中世上贤而说仁”,“设无私”,但结果“民众而无治,久而相出为道,则有乱”。为了止乱,于是需要“定分”、“立止”,因而“下世贵贵而尊官。”3《(开塞》)商鞅站在为君王富国强兵的立场,认为“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3《(说民》),也就是说统治者必须把民作“奸民”看待。韩非继承了趋利避害的人性说,但他并不因此而说老百姓是“奸民”,更没有得出人性恶的结论。韩非用老子“法自然”的思想对趋利避害的人性给予了价贵。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1《(告子上》)他并没有因为人性善的假设而给予贵贱大小以人性平等的地位。现实生活中巨大的贵贱

7、贫富差别,怎么能够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呢?孟子的解释是,人性的光大、成圣成王的关键不在于外在的条件,而在于内在的修炼,所谓“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内修的工夫是谁都可以去做的,各人自己通过“尽心”、“养性”、“养浩然之气”,就可以“内圣”进而“外王”。这种解释不仅没有发展平等的观点,反而有将现实不平等合法化的功能,消解了追求现实平等的冲动,也就是说:个人的努力、道德的修炼决定一切,人只需要谈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