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

ID:43340749

大小:2.06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9-10-08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_第1页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_第2页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_第3页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_第4页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淹溺专家共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淹溺急救专家共识李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在美国,每年有4,000人因淹溺死亡。发生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1~4岁的儿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而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的事故中,淹溺事故则成为头号杀手。临床证明,第一目击者和专业急救人员迅速而有效的抢救可以改变预后。为提高我国淹溺抢救成功率,根据最新发表的美国心脏协会2015年CPRECC国际指南和欧洲复苏协会发布的2015年复苏指南以及国际创伤生命支持(internationaltraumali

2、fesupport,ITLS)、国际野外医学会(wildernessmedicalassociatesinternationalWMI及近年循证研究,结合中国大陆临床特点制定淹溺急救专家共识。概念国际复苏联盟(internationalliaisoncommitteeonresuscitation,ILCOR)将淹溺定义为一种于液态介质中而导致呼吸障碍的过程。淹溺并非时间上某一点的概念,其含义是气道入口形成一道液/气界面,它可阻止人进一步呼吸,在这一过程之后,无论患者者存活或死亡都属于淹溺概念的范畴。淹溺(drowning)可分为淹没(submersion)

3、和浸泡(immersion)。淹没指面部位于水平面以下或受到水的覆盖,此时数分钟后即可出现窒息与心脏骤停。浸泡是指头部露出于水平面之上,大多数情况下是借助于救生衣时的表现。尽管水花溅在脸上或者在失去意识状况下脸部下垂沉入水中会造成水的误吸,但大多数情况气道是开放的。两类患者都经常会出现低体温。了解这两个淹溺的不同状态,对于理解流行病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其预后非常重要。.[推荐意见1]:如果淹溺者被救,淹溺过程则中断,称为“非致命性淹溺”。如果是因为淹溺而在任何时候导致死亡的,那么就叫做“致命性淹溺”。不再使用“湿或干性淹溺”、“主动/被动/静默性淹溺”、

4、“二次淹溺”、“濒临淹溺”等名词。为保持研究数据的一致性,建议用“utsteinstyle”模式进行注册性研究。病理生理当患者被水淹没时之后,淹溺者起初会屏住呼吸,在这一过程中,淹溺者会反复吞水。随着屏气的进行,淹溺者会出现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喉痉挛反射可能会暂时地防止水进入到肺内。然而最终这些反射会逐渐减弱,水被吸入肺内。在很多成年人肺中发现大约有150mL的液体,这个液体量(22mL/kg)已足够引起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症状。虽然吸入1500mL的液体量会改变机体内环境,但实际临床中极少发生。研究显示,无论肺内水量多少,亦或是吸入海水还是淡水,从临床的角度

5、并没有实质性区别,这几种情况共同之处都是缺氧。此时逆转缺氧可以防止心搏骤停。很多淹溺患者在心搏骤停前可因低氧而出现的严重的心动过缓,此时通过给予有效的通气以纠正低氧血症至关重要。部分病例仅靠单纯通气便恢复了自主呼吸和循环,可能和这些患者存在微弱的循环但没有被临床检测到有关。推荐意见2:通过有效的人工通气迅速纠正缺氧是淹溺现场急救的关键。无论是现场第一目击者还是专业人员,初始复苏时都应该首先从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开始。淹溺生存链概念由于改进了急救系统,美国淹溺死亡率已从2000年的每1.45人/10万人降低到1.26人/10万人。欧洲复苏协会提出了淹溺生存链的概

6、念,它包括五个关键的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淹溺生存链淹溺的预防根据美国疾控中心(CDC)对7546例淹溺案例分析,其中致命性3372例,发生地点中自然环境(江河湖海)占70%;非致命性有4174例,泳池淹溺占75%。男性在非致命型淹溺和致命性淹溺中分别是女性的2倍和5倍。在浴室淹溺事故中,1岁以下的婴儿比例最高。农村有露天的水井时,会使幼儿淹溺的发生率增加7倍。饮酒、药物、突发疾病、虐待儿童都是淹溺可能发生的原因。一些人喜欢在潜泳之前为了增加水下时间而进行过度换气,这样导致二氧化碳分压下降,使下丘脑的负反馈呼吸调节功能麻痹,而动脉

7、血氧分压并不会因此而提高。当这些人继续在水中潜泳时,会因缺氧而失去知觉。[推荐意见3]:有关部门应根据水源地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淹溺预防措施,包括安置醒目的安全标识或警告牌,救生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应对所有人群进行淹溺预防的宣传教育。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减少抽筋和心脏病发作的机会。远离激流,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术可大大提高淹溺抢救成功

8、率。第一目击者救援溺淹溺时,第一目击者在早期营救和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