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

ID:43313027

大小:121.4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9-2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文科历史试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no2016-2017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9月月考历一、单选题:共30题1•“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分析材料信息可知,“让他三尺又何妨”反映了主张人们之间应互相关爱、推己及人,以爱人之心调节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与孔子的

2、“仁爱”思想一致,故选A。B、C、D三项所述的思想内涵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A.孔子B.韩非子C.孟子D.老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的诸子思想。材料“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反映了反对儒学“仁'‘的思想、强调实行严刑峻法的“法治"思想,属于韩非子的法家思想的主张,故选B。A、C两项的儒学思想为韩非子所反对,

3、D项思想主张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3.西汉初,“天子不能具醇驷(纯一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犊车”。至武帝之初,“七十余年间,…京师Z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Z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材料最能说明A.汉武帝的“有为”以汉初的“无为”为基础B.黄老“无为”思想取得全面成功C.随着经济发展西汉政权开始腐败D.古人修史往往浮夸溢美,不足采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朝新儒学出现的背景。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西汉初“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犊车”反映了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的局面,统治者被迫实行“无为而治”的

4、政策;武帝之初“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反映此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并出现繁荣的景象,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局面的积极“有为”政策提上了日程,据此说明汉武帝的“有为"以汉初的“无为”为基础,故选A。汉武帝时期在经济发展繁荣的同时,土地兼并、王国问题及匈奴侵扰等社会问题tl益突出,“无为”思想已不适应当时的需要,故B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故排除。3.《资治通鉴》指出:“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宜急改元易号,乃得延年益寿,

5、皇子生,灾异息矣。"这体现了A.无为而治的思想B.外儒内法的观念C.尚贤非命的主张D.天人感应的学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新儒学。由材料可知,“汉历中衰,当更受命……今陛下久疾,变异屡数,天所以谴告人也……”反映了汉代新儒学主张“天灾谴告”的天人感应学说,故选DoA、C两项分别属于道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4.有学者认为唐代“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强调A.七国之乱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

6、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儒学思想地位的动摇。分析材料信息可见,该学者认为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导致社会动乱,英根源在于“君不君,臣不臣”,伦理道徳遭到破坏,据此说明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故选C。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时期,宗法制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故A、B两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3.一位大学者的诗曰:“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化心。”他要从春意盎然中体会“生意”的根源,也就是“天地生物之心”,藉以识“仁”。与此思想观点最为接近的是A.格物致知B

7、.致良知C.心即理也D.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材料中“急穿芒履去登临''一句说明该学者是积极地接触客观事物,去感知“造化心”的,属于程朱理学的修养方式,故选A项。4.朱熹在其编纂的《大学》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英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朱熹此话的意图是A.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口身的修养B.鼓励知识分子加强科学研究C.强调“存天理,灭人欲”D.强调知识分子应该把

8、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程朱理学。分析材料信息可见,朱熹此段话反映了其“格物致知”思想,突出了探究万物、认识天理的主张,即强调知识分子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为,故选A。B、C、D三项所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5.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