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89782
大小:9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7
《江苏省高邮中学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导学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201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代国政治制度演变【考试内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秦朝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君主专制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选官制度。(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辨析解惑】1.宗法制度的一个方面是指:国古代社会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根据这种理解,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2、A.授土B.宗祠C.族规D.家谱2.“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的巩固B.央集权的加强C.宗法制的消亡D.君主专制的削弱提醒:分封制与宗法制、郡县制;央集权与君主专制3.《元史》记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地修改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反映元朝:①封建化加速②地方一律设置行省③存在民族矛盾④开创了行省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右图是国
3、某一朝代都城内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5.读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1.自秦汉至明清,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枢
4、权力体系H趋完备B.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tl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提醒:元朝的行省制度与书省、宣政院、御史台、枢密院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A.表明军国大事是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3.《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A.
5、政事堂议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C.三省六部的长官D.谏臣4.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5.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提醒: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与军机处【拓展探究】6.(14
6、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式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讹。——《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式)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
7、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
8、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1.(17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邓嗣禹《国考试制度史》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必至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