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87290
大小:160.56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9-09-29
《河北省辛集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诃升丰專申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客观题(含双选)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1863年,法国地质矿物学家德莫尔对传到欧洲的川国清代乾隆朝玉器进行了物理化学实验分析,结果表明,玉材有两种,即角闪石和辉石类。角闪石亦称软玉,色泽近于油脂,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细腻温润,经济价值极高。辉石类亦称硬玉,因翠绿者质地最佳,在中国又有翡翠之雅称。其质地坚硬,密度较高,清澈晶莹。辉石类18世纪后方被中国玉匠大量采用。因此,屮国古代玉器绝大部分为角闪石制品。这是矿物学上的
2、玉。中国文化学上的玉,内涵较宽。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兼五徳者。所谓五德,即指玉的五个特性。凡具质地坚韧、光泽晶润、色彩绚丽、组织致密透明、声音舒扬致远的美石,都被认为是玉。因此,在鉴赏古玉时,我们不能只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还必须耍有历史眼光。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研磨、琢制而成。古代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等。在铁器发明Z
3、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器。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屮国有着7000年的用玉历史,2500年的玉器研究历史,这使中国赢得了“玉器Z国”的美誉。中国古代玉器历史之早、延续时间之长、分布之广、器形之众、作工之精、影响之深,为其他任何国家所不能及。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全民尊玉、爱玉的民族心理。玉的神化和灵物概念、特殊权力观点都植根于此,而玉文化本身则作为中国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有着无法估量的深远影响。(节选白《百度百科•中国古代玉文化》)1.下列表述不狞含團支皐舉白•勺:现是
4、(3分)A.从矿物学意义上來看,中国古代的玉材分角闪石和辉石类两种。B.角闪石又叫软玉,纯者色白,俗称羊脂玉,有极高的经济价值。C.辉石类也叫硬玉,质地坚硬,因翠绿者质地最佳,故又称翡翠。D.在文化学意义上,玉内涵较宽,它同时具有人的五种美好品徳。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第令赛支;学禺旳二现是(3分)A.鉴赏古玉时,我们既耍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甄别优劣,又耍有历史眼光。B.古代巧夺天工的玉器,是用硬度高于玉的“解玉砂”研磨、琢制而成。C.在古代,治玉多用线锯等简陋工具,因此在精致程度上要比现代差一些。D.中国在世界上有着最长的用玉史,是玉器分布最广、影响最深厚的国家。(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5、完成3-6题。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一一记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师昌绪人们都说他是个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老人。他一辈子和各种各样的材料打交道,在高温合金、合金钢等领域为中国创造了多项第一。他年逾九旬,仍活跃在科研前沿领域,半个多世纪始终为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不停奔忙。他就是我国著名材料学家、两院院士师昌绪。2011年1月14日,91岁高龄的师老登上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在一般人的印象里,90多岁的老人早该在家里颐养天年。可要见师老,却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办公楼里一一这是师老每天工作的地方。“我现在每天8点准时出门,9点到办公室,接待来访、写文章、看资料,下午3点左右回
6、家,中午也不休息。”穿着深蓝色唐装的师老精神矍锈,尽管听力不太好,但说话中气十足。师老有一本“效率手册”,上面记录着他每天的工作安排:2009年,在北京接待来访202批次,在京开会56次,出京开会13次,包括沈阳、天津、成都、上海、广州等,还做了3次特邀报告;2010年,出差10次,南到广州,北至满洲里,在京主持大小会议儿十个,其余时间几乎每天都到办公室工作……“其实我有冠心病、肺栓塞、高血压,还经常容易感冒,可老在家呆着我反倒苦恼,工作起来生活就充实了。”当被问到为什么耄耋之年仍然这么忙碌,师老笑着说:“因为我平生最好管'闲事'。”对师老的好管“闲事”,与他共事了20多年的国家自
7、然基金委原工程与材料学部副主任李克健深有感触。2000年的一天,师老突然找到李克健,向他询问有关碳纤维的事情。碳纤维是航空、航天的关键材料,其他国家既不出口,也不转让技术。“当时国内没人管这件事,师老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他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二话不说把这当成了自己的事。”李克健回忆说。后来,师昌绪主持召开了关于碳纤维发展的研讨会,并亲自上书党中央推动将此列为国家863专项。10年來他一直跟踪我国碳纤维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强调要“自主创新”“降低成本”。“师先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