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

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

ID:43282601

大小:25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9

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_第1页
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_第2页
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_第3页
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_第4页
资源描述:

《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绩效管理向左还是右  “富士康”,管理没有问题?  从不同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模式特点中可以发现,如果以好的企业管理为归祉,绩效管理有多重路径,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但从国内企业的绩效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是有问题的,表现之一是片面化,即以欧美或港台模式为导向,对不乏做得很好但属于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以及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文化都缺乏认知,更加没有很好地实践;表现之二是“左倾”,所谓过犹不及。现在不乏企业过于教条地实施科学管理、职业化那一套,由此导致企业管理冰冷僵化、有制度少人性,合法但不合情理。  如果把职场人比喻

2、为鱼,60、70后可能比80、90后的职场人有着更强的适应性或忍耐力,即便泥沙俱下、环境浑浊也依然能够顽强地生存,活命的意志力非常顽强,但是后者因为先天的培养环境已经不同,其生存环境也许可以忍受工业化学废弃物的排泄,但却未必能够瞬间适应泥沙俱下的环境恶化,当其死亡频频出现,其生命力和生命意志的脆弱面也尤为凸显。  近期频频发生80、90后职场人跳楼事件,原因自然和这个人群的特点有关,但从企业管理本身找原因的话,发生这类事件的企业,其绩效管理的导向多半存在上述两大绩效管理问题。以富士康的绩效管理为例,作为一家典型的台资代

3、工企业,无论是如媒体报道其管理有“军队文化”特色,还是未能很好地将台湾本土传统文化移植过来,再或将科学管理的那一套使用过度,抑或除以上三种因素的综合外还有管理所不能左右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过大管理难以细致入微、处于产业链下游利润严格受挤压只能压榨人工(如提升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克扣绩效奖励以压缩人工成本)、流水线生产劳动的客观要求决定等等,都是上述问题的典型表现。  对于富士康这类企业,要解决管理的问题,首先要谈的不是解决办法,而是管理者是否意识到存在管理问题(据媒体的报道,郭台铭先生似乎一直没有承认是自身的管理出

4、现了问题,而只是将员工频频跳楼归结为员工个性和情绪管理不当,公司失责在没有及时阻挠)。这之后才是深度分析具体管理问题的所在并对症下药。药方有的可能是中药性质,有的可能是西药性质,前者重在治本但疗效见缓,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力以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智慧,而并非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治标不治本,但是见效快,能够很好地阻止病情恶化和病毒扩散。  就富士康来讲,其内部已经接纳了不少西医的方子,包括建立爱心援助小组、热线以及出台各类文件、政策,从实际效果来看应该有所作用但是疗效并不显著。而治本性质的中药方目前似乎还尚未

5、践行,诸如加速转型、升级或者厂区搬迁至内陆、东南亚经济欠发达地区等,因为这些办法确实非一日之功就可以实现。  其实所有的药方都遗漏了这样的思路,便是转换学习对象和模式,并向全面和均衡的管理模式转向,在理念和实践上防止继续片面和偏激。以富士康的绩效管理转向为例,无疑需要加大力度和加快速度改变其绩效管理导向,至于具体该如何转、向哪里转,笔者在此援引几家家电和电池制造企业的例子来回答。  绩效转向,功夫在诗外  某民营电池制造企业A的绩效管理也面临“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此前效法的对象也是英美模式,绩效管理体系从表面看来

6、非常科学、完备、复杂,流程、文档不计其数,但现实结果是:绩效管理不过是认认真真走形式,因为绩效考评的结果往往因人情等最终毫无用处,而且,在管理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人员的流动率越来越高,管理则越来越没有办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并希望从多方着力改变管理等问题,A企业派出了包括人力资源部、生产部、质量部、工程部等多部门管理者前往某日资家电制造企业B和电池企业C参观学习,并让一行人归来后撰文报告此行的学习收获。因为作为同行的C企业,确实是用更小的土地面积、更高的空间利用率、更好的自动化和流程水准,实现了更可观的利润、更低的人

7、员流动率。  在众多的汇报中,大家归纳出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B、C企业的管理理念落实在细节化的行为之中,并且从厂房设计、原料采购、机械设备等多方面保证高效、安全、低成本,而不是像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做法,重质量、抓效益、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等等宣传多于实践,且成本意识根本没有在企业建立之初细化到各个环节,更极少利用相关环节的关联性降低损耗,多半是将节约成本的重任全部压在使用人工以及具体的生产、销售环节,由此让企业的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难度加大。  举例来讲,C企业根据节省物流损耗的需要,按照工艺流程将厂区设计成乌龟型,这一设计

8、如果换成国内企业来审核,多半会出于美观的需要而予以否决,但这个设计方案在C企业却并不受到阻碍。再比如强调安全生产,B企业从员工工装到厂房逃生通道,以及所有可能出现危险的地方都又精心设计的保护或提示,这样的做法既可以有效减少员工因工受伤的几率,也可以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管理的细心和周到,觉得自己是被关心、被爱护的。仅此两项看似细枝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