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悬崖边的树 曾卓》

简评《悬崖边的树 曾卓》

ID:43281256

大小:14.2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7

简评《悬崖边的树 曾卓》_第1页
简评《悬崖边的树 曾卓》_第2页
简评《悬崖边的树 曾卓》_第3页
资源描述:

《简评《悬崖边的树 曾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简评《悬崖边的树曾卓》《悬崖边的树》,整幅诗章只有短短3节,不存在生僻字词和晦涩语言,而从这些简单文字中传达出来的情感色彩却是丰富的。本诗完成于1970年,再结合到曾卓本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就不得不让人将这首诗的创作与6、70年代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与历史环境相结合起来。首先,看第一小节。就现实依据而言,倘若是风把树的种子吹到某处,让其生根发芽这样或许是说过去的,但是不论是怎样的风,都不可能将一棵树“吹”到某个地方且保持它的生命。曾卓笔下的这棵树是被一阵“奇异”的风带到此处的,并且这棵树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十分特别——“

2、平原的尽头,邻近深谷的悬崖上”,再往前半步,便是坠入万丈深渊,万劫不复。其次,诗篇的第二小节。这棵树“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在此,这棵树是被森林“排外”的独立个体,作为群体存在的森林视作特定历史时代下的某阶层团体,他们“喧哗”的内容为满足那部分人的利益的人而接受,而这棵树被排除的理由或许是作为那个群体的对立派而被隔离至此。“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前面提到过深谷意味着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里将清澈的小溪同深渊结合在一起,并且还在“歌唱”着,免不了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小溪以此吸引着悬崖上孤独的树,不过这棵树只是“倾

3、听”这样的歌唱罢了,那么是否可以假设——前面的森林作为判决者形象存在,小溪则是体现出迷惑者的形象,当被隔绝的树内心出现彷徨与犹豫时,再受到小溪歌声的迷惑,就将主动跳入深渊?这就如同《圣经》中那个海上诱惑航海者的女怪,凭借自己优美的嗓音来迷惑航行者。不过,他只是“孤独地站在那里”,“显得寂寞而又倔强”。这体现出丝丝坚持、反抗、不为外界诱惑的情感色彩。最后,到全诗的最后一节。树的身体“弯曲”着,这是风留给它的疼痛印记,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伴随着身体的疼痛,却又没有放弃自身的希望,又更

4、是想要展翅飞上天空。曾卓的想象无疑给人设定一种希望这棵树能够飞天的期盼,这也便是全诗最直白体现了希望与光明的地方吧。读这首诗时,本人是将这棵树作为曾卓以及曾卓这一类的人的象征而看待的。他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遭受不公正对待,历经苦难与折磨,经受恶势力的诱惑而不会、耻笑而闭耳、排斥孤立却又保持是一种“世人皆白,我独黑”的内外形象。在遭受折磨的过程中,他或许期望着同僚的聆听与团结,最后仍是以一己之身孤独而又寂寞的驻守原地,与那些背叛的时代叛逆者不同,与那些舔舐疼痛期期艾艾的懦弱者也不同,在看似平静如水的现世实而暗

5、涛汹涌的局面中,他的气息不曾混乱,人生理念没有改变,或许从以前开始就是这样,强忍耐力便是他值得骄傲的地方。即便只有一个人,也倔强的坚守着信念,努力的去实现看似渺茫的期望。看似一首普普通通的诗,一棵简简单单的树,从中却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存态度和遗世独立的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