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体育论文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学校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体育课的教材内容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依据。但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长期受前苏联教学模式和我国近20年竟技体育观念的影响,形成了主要以竞技运动项目为轴线的教材体系,造成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不符、教材内容与学生能力有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在此教学改革中,教师应深化理解改革内容,从当今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及实际出发,作出做适宜的改革,使体育教学更有意义。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教授、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生存理念,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和科学健身的方法,教会他们更好地认识健康,热爱、欣赏和享受体育,努力创建具有成大特色的大学体育教育。1.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个体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健康是一切正常的社会活动的源泉,即: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首先应从体育教师开始,教师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思想,摒弃旧的纯技术教学模式,加强知识结构的革新,不断充电、吸收层出不穷的新观念、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综合
3、素质,接受新的健康理念。用爱心去真诚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教授学生愉快健身需要的、对生理和心理健康有帮助的实用知识,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认识“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性。由于学生身体健康状况非常良好,往往很容易忽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习惯,适量的体育运动,良好的心理状态,少量烟酒,多一些户外活动,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与健康的关系。运动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在于运动,美丽在于运动,智慧在于运动,成功也在于运动,享受快乐体育,感受成功喜悦。体育运动重在参与,只有亲身
4、参与,才能真正享受体育带给我们的快乐。2.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热爱祖国体育教育事业,愿为此奉献自己的青春、精力和智慧,是体育教师政治素质的体现。教师要用满腔的爱对待每一位学生,无私地将对健康的理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业务素质,与时俱进,紧密与当今社会科学相结合,始终让自己走在健康、运动、保健之前列。努力使自己成为运动训练、运动心理、运动创伤、营养保健、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优秀教师1成为合格的体育活动、运动竞赛、趣味游戏的组织者、协调员、裁判员、体育馆的管理员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的教练员和救生员等,还应熟悉掌握外语、
5、计算机、心理学、教育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营养学、文学修养等众多领域交叉学科的综合知识。只有努力提高综合素质,才能教育学生认识健康、认识体育、热爱体育、享受体育,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总结健康体育新思想和新内容,使自己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者,健全人格的培养者。3.体育教师实行工作量化标准评估制体育教师应实行工作量化标准评估制,因评估结果较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出体育教师的实际贡献,有利于高校体育的正规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有利于挖掘体育教师综合潜力;有利于高校体育活动健康发展。4.学生体育成绩实行综合
6、体育成绩评估制学校规定学生必须完成一定课时数量的体育课的学习,并且综合体育成绩评估合格,方可颁发毕业证书,以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自觉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和科学健身的方法,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健康,认识体育,热爱体育,欣赏体育,享受体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所学习的体育项目、学习时间和授课教师,学校开展对运动项目的宣传,教师情况的介绍,学生可以通过宣传资料、校广告栏、校院网络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上课时间、授课教师。在正式确定上课内容前,学生可以先试上几次课,进一步认识所学运动项目,接触授课教师,并
7、可在规定时间内,随意更换上课内容、时间以及授课教师;增加学生对自己所要学习的体育项目的了解和兴趣,提高自主选择权力。5.重视课外体育锻炼和余暇体育活动由于课外体育锻炼、余暇体育活动时间充裕、选择项目自由度大、内容广泛,有利于学生在运动中可尽情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满足感,有利于学生们相互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社交能力和开放性人格的培养,有利于运动习惯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组织设立课外体育活动部,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定时开放所有的运动设施,并安排体育教师定点定时给予技术辅导与咨询,同时加强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意外运动损伤的出现。组建成立单项运动协会,
8、指定教师协助学生组织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并经常性地举办多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表演赛、文体联谊活动、趣味体育活动、培训班等。坚持健康第一思想,用健康生活理念指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