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

ID:43258291

大小:319.00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9-10-07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_第1页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_第2页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_第3页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_第4页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_第5页
资源描述:

《翻译概论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翻译中的矛盾1.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2.形神之矛盾3.翻译中的忠实与创造性第一节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1、什么是风格2、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1)、风格可译(2)、风格不可译(3)、可译性的限度1、什么是风格在我国古代,人们就用很多词来表示风格,比如“文”,“格”,“调”,“气骨”,“气韵”,“文风”,“文格”,“文体”,“风味”,“风力”,“风调”,“笔势”,“风韵”等等。自古至今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都对风格有过描述,其中对风格表述最为全面的当属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曾专门探讨了风格的形成与分类以及风格与

2、作者的关系等。他说:“才有慵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意思就是说,文章之所以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是因为作家才、气、学、习这些主观因素各不相同的缘故,是作家个人本性的流露和长期的熏陶的结果。他认为,每个人的写作都是“各师成心,其异如面”,即按自己的个性来写,其差异犹如人之相貌,千人千面。所以,他相信“文如其人”的观点。后世之人对词观点也是多加赞同。此外,还有许多名家说过“文”和“人”之间的关系。苏轼就曾经说过:“文如其人”;陈绎曾说过:“文章与人品同”;赵执信说过:

3、“诗中有人”;龚自珍说过:“诗与人为一”。在西方,对风格的论述也多与作者的个性品格相照应。布封在其《风格论》中有一句名言,“风格即人”;叔本华读风格所下的定义是“心灵的外观”;歌德认为:风格是作家“内心生活的标志”,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别林斯基则称:风格是“才能的本身”;福楼拜认为:“风格就是生命,是思想的血液”;韦斯利认为:风格是“思想的外衣”;斯威夫特认为:风格是“谈话和辩论中的高度修养”。黑格尔则认为:“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

4、所有这些对风格的解释似乎都过于笼统,仿佛什么都包括在其中,而且与人的性情、思想、品质、心灵等联系起来,显得过于抽象玄奥,不易把握。相比而言,我国1979年版《辞海》所给的定义要清晰许多;“风格”是“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作家、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处理题材、驾驭体裁、描绘形象、表现手法和运用语言等方面都各具特色,这就形成作品的风格。风格体现在文艺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各要素中。”这个定义的最大特点是:它将“风格”分为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内容和形式。风格是作品内容

5、和形式的统一。《牛津文学术语词典》对风格定义更加准确;风格是语言运用的任何独特方式,是区别不同作家、不同流派、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重要特征。一般可以从措辞、句法、意象、节奏和修辞的运用中加以界定。这个定义有两层含义:从广义上说,风格是一种由语境确定的语言应用特征;而从狭义上看,风格则是个人语言特征的基础。其实,进一步阐述风格的话,风格有许多表现形式,在语音、词汇、句法,甚至用词等等方面,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对这些方面多加注意。2、风格的可译与不可译(1)风格可译茅盾在谈到文学翻译时说:“文学的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

6、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这样的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异,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过程,把握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和形式正确无误地再现出来。”在这里,茅盾提到了翻译风格的两个根本特征:一是“什么是风格翻译”,二是“风格翻译的标准”。在茅盾看来,风格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疑地再现出来”,即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标准是使读者在读

7、译文的时候能够想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用现在的读者接受和功能翻译理论来说,就是要达到“等效”和“功能对等”。歌德曾说:“翻译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那么,翻译中对风格的传译自然成了译者所追求的崇高目标。奈达说:“翻译的任务在于寻求源语和目的语杂信息转换上的最贴切的自然等值。首先是意义等值,其次是风格等值”。那么,我们在意义等值之后所要做的,就是使得风格等值。在我国,从古人的“依实出华”,到严复的“信、达、雅”,马建中的“善译”,鲁迅的“保存着原作的风姿”,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以及后来刘重德的

8、“信达切”,周煦良、萧乾、翁显良等人的“得体”等等,仿佛都以传达原作的风格为翻译的宏旨。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风格的翻译呢?翁显良说:“如果说有什么基本规程的话,首先是精读原文。不妨分作三步:初读分析表层,再读探索深层,三读研究风格。”高健更加具体,他认为能做到“情词相称,不失原旨”,你必须“密切注视内容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