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58000
大小:147.06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9-29
《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题目:如何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251900程云飞2005-10-108:49:09【文章字号选择:大中小】【双击滚屏单击停止】严禁摘录教之初站点作者名标注为“请作者速速联系”、未署名、佚名等类似的文章。摘录其它文章必须征求作者同意并注明作者及出处,否则本站依法追究摘录网站的责任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索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以下简称《标准》)指出“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为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的耍求,学校教育要从记忆型教育转化为信息教育,即培养学
2、生从记忆信息转向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耍方面。《标准》指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标准》的字里行间都充满教师要树立“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血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新理念。我认为,当前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还要在其他课程屮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而且还应将信息技术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整合起来,与社会群(团)体活动整合起來,与信息文化整合起來,
3、建构学生信息素养良性发展的、立体的生存发展环境。如何去做,才能达到社会要求?这是值得每个教师探究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为此我來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转变师生观念于意识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随着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化,学生要转变观念,教师更要转变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绝对的师生关系,而是学习交流者的身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教材所提供
4、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來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即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半、教材与媒体等四要素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相比,各口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在这种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习模式下,老师的传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很多方面学生懂得的甚至比我们多,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学生提出我们教师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下寻找答案。他们对信息的获取已不只停留在课堂上、教科书上,并能自觉地
5、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去解决问题。这足以说明他们对信息获取的意识观念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各学科整合中于课程建构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各学科加以有机整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进程结构所必不可少的。比如,利用中文打字让学生学习巩固汉语拼咅;利用益智CAI软件把学生在做数学、英语、语文题目过程游戏化,让他们学得更开心;在学习“画图”这一软件吋,与美术课结合,让学生每人设计自己的手帕;学习"Word文字处理”这一内容吋,与语文课结合,利用文字处理功能写作文
6、。通过这些整合的课程,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很多课本外的知识、信息技巧,更是锻炼了各种能力,特别是信息素养的能力,树立的止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也表明,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整合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2005-12-1121:00回复青梅煮奶2位粉丝2楼生活世界中于问题活动中培养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已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生活需要信息技术,人们的信息技术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得以发展。信息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才能显出其巨大的价值。相反,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相脱
7、离,将使信息吋代、信息社会失去意义,而不复存在。屮学生是从属于时代和社会的,他们具有超常敏感的时代性、社会性,将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仅局限于课程、课木和学校的做法,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的必然联系,是不完整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展开,中学生一方面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境保护等社会活动H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生在参与课程(尤其是地本、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发活动中,与社区、社会生活的联系H益密切,学生的社会生活面临着重新建构,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活动”将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这些源于生活或贴近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