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44028
大小:16.8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9
《关于加强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加强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报告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前沿阵地,承担着镇(街道)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xx年我县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全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出台了《印发关于加强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县人社局把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人、财、物等成建制划转给镇(街道),并争取上级资金建设完善了xx个镇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服务所办公场所。但体制改革后历经5年多的实践,弊端日益显现,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水平反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一、管理体制不畅。目前我县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实行属地管理,受当地镇(街道)党(工)委、政府领导,主要负责人由当地党委任命,同时接受县人社局的业务指导。但由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不是当地党委、政府“三定”方案所设定机构,当地党委、政府普遍以中心工作为主,相对于该项工作不够重视,造成县人社局与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信息沟通不畅,业务指导不灵,管理督查不到位,这种体制对推进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各项
3、工作不利。管理体制不顺这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镇(街道)难以推进的根本原因,据了解xx市其他县、区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都没有实行属地管理,仍由当地人社局垂直管理。二、编制不足、人员紧缺。根据(xx号)精神,镇(街道)服务机构应按每7500名服务对象配备1名工作人员。但实际上我县各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只有2名编制(属镇政府社会事务办编制),并且xx、xx等8个所的实际从业人员还只是1个人。此外,部分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工作人员还身兼数职,在承担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本镇(街道)
4、政府(办事处)安排的中心工作任务,无法全身心投入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工作。如xx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所长还在镇政府兼任生猪办副主任、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农医农保办主任、食品药品监督员、驻村组长。编制不足,人员紧缺,这是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在镇级难以推进的直接原因。三、服务范围不广。体制改革后,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应承担着镇(街道)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县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只是办理一些简单的就业、培训政策咨询、困难人员认定工作,至于职业技能
5、培训、劳动力转移等项目开展的不理想,特别是劳动争议调解、劳动关系协调、人事人才服务、劳动监察等工作很多服务基本上没开展过。为进一步提升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服务水平,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顺管理体制。基层公共平台的双重管理现状,职责不分、权限不明,成为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工作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议从以下两种途径中选择1种重新理顺管理体制:一是将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由属地管理改为由县人社局垂直管理,作为县人社局派出机构,将人、财、物等成建制划转给人社局。以便强化对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
6、会保障服务所的直接管理。二是如果不改变属地管理,建议将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列为当地党委、政府的正股级内设机构,所长为主要负责人。二、强化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县上相关文件规定,根据各镇(街道)人口总量、工作任务量合理核定工作人员,定岗定责,避免1个服务所只有1个办事人员的局面。在不新增编制的情况下,允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大学生村官到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所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时建立完善有效的基层人员聘用、培训、考核、监督机制,加强制度管理,保证基层人员专职专用和队伍的稳定。三
7、、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所的工作职责,扩大服务范围。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平台的工作内容首先是开展法规政策宣传,确保城乡居民及时了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有关法规政策、工作制度和流程等。其次,搞好就业服务,定期开展人力资源供求状况调查,建立基础台账;负责就业失业登记、申请、初审和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做好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作;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和创业服务;组织有转移和培训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就业增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第三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积极推动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
8、同制度,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设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维护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