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

ID:43230243

大小:8.30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05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_第1页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_第2页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_第3页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_第4页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原理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孙向东无创心排量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各种技术的比较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时代的到来,我们准备好了么?Arewereadyfortheageofnon-invasivehaemodynamicmonitoring?DepartmentofAnaesthesiology,CenterofAnaesthesiologyandIntensiveCareMedicine,UniversityMedicalCenterHamburg-Eppendorf,Martinistrasse52,Hamburg20246,German

2、y.摘自:BritishJournalofAnaesthesiaPage1of4;doi:10.1093/bja/aeu145;BJAAdvanceAccesspublishedMay31,2014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时代的到来,我们准备好了么?相关证据正越来越多的证明: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疗法可以有助于手术患者,特别是对于高危手术患者的预后恢复能力。20世纪70年代直到90年代末,肺动脉导管(PAC)被广泛地用作血流动力学监测的“金标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几个大型随机对照试验未能证明其在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从而导致使用PAC有明显的下降

3、。虽然PAC仍然可以提供患者的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衰竭等参数的重要信息,但是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PAC不应作为常规监测的主要手段。所以,PAC的安全问题为微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些微创或无创技术包括经食管多普勒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经肺热稀释监测技术、锂指示剂稀释监测技术、校准和不需校准的脉冲轮廓分析监测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无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指经体表插入各种导管或探头到心腔或血管腔内,从而直接测定心血管功能参数的方法。指采用对机体没有机械损害的方法获得的各种心血管功能的参数。指

4、在有创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对机体创伤较小的监测方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分类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Swan–Ganz:血流动力学测定的金标准也称肺动脉漂浮导管。1970年由Swan和Ganz首先研制成顶端带有气囊的导管,临床常用于各种复杂的心血管疾病诊断、指导临床治疗。近年来由于危重症医学的蓬勃发展,Swan-Ganz导管被应用于危重症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监测。Swan-Ganz导管经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腔,通过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主干、左或右肺动脉分支,直到肺小动脉。其测定心排量的原理是通过漂浮导管在右心房上部一定的时间注入一定量的冷

5、水,该冷水与心内的血液混合,使温度下降,温度下降的血流到肺动脉处,通过该处热敏电阻监测血温变化。其后低温血液被清除,血温逐渐恢复。肺动脉处的热敏电阻所感应的温度变化,记录温度稀释曲线。通过公式计算出CO。肺动脉漂浮导管测定心排量是公认的“金标准”。然而监测的有创性和对设备、技术以及操作人员的要求,严重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同时在放置Swan-Ganz导管过程中还有血液感染、心律失常、肺栓塞、肺小动脉破裂和出血、气囊破裂、导管打结等并发症的隐患,而且费用昂贵。目前国内许多大医院都有Swan-Ganz,但是实际用量很少,这主要是受到上述因素的

6、限制。Swan–Ganz:血流动力学测定的金标准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Swan–Ganz:血流动力学测定的金标准科室:麻醉科、心外科用途:监测、研究费用:昂贵优点:公认的金标准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Swan–Ganz:血流动力学测定的金标准临床应用判定指标缺点液体优化PCWP/CVP静态指标;易受心室顺应性的影响药物滴定-监测结果有5-12分钟的延迟鉴别诊断CI+SVRI高排低阻/低排高阻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VIGILEO---未经校准的脉搏轮廓分析技术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

7、测技术PICCO---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测定PICCO监测仪是德国PULSIO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容量监测仪(同类设备:LiDCOPlus)。技术原理: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形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该监测仪采用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排量,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排量。相比于Swan-Ganz,其创伤较小,只需要一根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无需使用右心导管。微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PICCO的缺点---对于血管张力变化的敏感性还没有得到临床验证。PICCO需要通过热稀释法对个体的血管阻抗进行校准,并且需要频

8、繁的对其进行校准来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尤其是在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时。有研究显示,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测定的CO值比实际低53%;在手术过程中,当牵拉主动脉时,测定的CO值比实际高4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