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24809
大小:120.8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9-10-04
《纪连彬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4月15至22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国家画院联合主办的“天地吉祥——纪连彬中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近千人参加了开幕式。此次展览是纪连彬从艺30余年来的一次综合展示,涵盖了其不同时期的创作精品90余件,全方位呈现了他的艺术面貌。在开幕式后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包括邵大箴、薛永年、刘曦林、张晓凌、殷双喜、郑工等30余位理论家围绕纪连彬的人物画创作进行了探讨。本报特刊发相关述评文章,以及本次展览中“祥云”“雪域高原”“印度·印象”“梦海”四个系列的作品若干,以飨读者。天地人神的圣殿——写在纪连彬展览之际杨晓阳温厚、朴实是纪连彬这个东北汉子给人的第一
2、印象。但当我们观看他的作品时,好像他是行走在另一空间的人。色彩的强烈、线条的粗犷、境象的神秘使我们感到他既在现实中,又像在梦境里。显然,梦境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是梦寻现实或是在现实中寻梦,作品展示了“我从梦中醒来,被梦境所诱惑,于是重新去寻找……”这一他上世纪90年代初的创作自白。寻找精神之境、追寻艺术之梦是他的人生目标。在创作了20年的“祥云”系列作品中,他把我们领进了西藏高原的精神灵域。我们感到了他作品中奔涌而出的是自然、天地与人的超然博大的气象,雪山、峻岭、藏民的淳朴、虔诚、圣洁和崇高,他的笔下是佛光普照的永恒圣域净土。纪连彬,这个黑土地上走出
3、来的画家鬼使神差地从平原一步步踏上雪域高原。他把自己对人生、艺术的热爱融入高原,自然与人的生命关系成为他的创作主题,语言符号是他的情感载体,通过画面向人们诉说关于自然与人、人与宗教、人与人关系衍化的生命的伟大和崇高。这种天地人神的同在,展现了天地大美的境界。他在发现西藏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并找到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在其形式语言中,他选择高原云朵作为个性符号。在精神层面与形式语言层面达到同构展示,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中祈福吉祥内涵的吸纳传承,云朵在他的作品中被赋予吉祥内涵,团块和球形的滚动态势成为作品结构的一个中介环节。运用笔墨的表现,通过圆润的线与墨气
4、的交织纵横,形成云形、云气掩映下神秘莫测的梦的境地。在水墨画中用墨单纯表现的同时大胆用色,这是他作品中体现出的另一特征,即浓墨重彩与水墨单色黑白渲染有节奏地突出互换,减弱一种状态给人造成疲劳的可能性,加强视觉对人深层思维的冲击。整体上说,他的作品注重画面的气势,不乏恢宏和壮美,并用浪漫主义的抒情畅想塑造天地吉祥的生命交响。在视觉语言上,纪连彬充分运用了同构和对比结合的方法。在展览中,他的“祥云”系列以强悍的视觉张力跃出墙面,红黄蓝三色已是他该系列作品的标志性色彩。红色表达了真诚和热情,蓝色表达了圣洁和纯净,浓烈的黄色象征了宗教感与原始感。如“高原人
5、家”系列,以田园诗写照了圣域的家园图景。而他的“印度·印象”系列通过局部细碎色彩的交错斑斓,表达了浓郁的异国气息和异域的文化特色。在他的“梦海”系列中,通过惠安女表现了人与海关系的生命主题,这是他的新作品。其色彩语言在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纪连彬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成就是通过中国画语言的开拓创新进行的。以意象、幻象及幻化的语言方式,以写实的具象表现手法表现了精神空间对现实的写意超越。在天地人神的大空间里,传达出“天人合一”“物我相融”的中国文化精神。他以独特的视觉造型、笔墨新语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形成了自己的精神旨向。通过在水墨和色彩两种效果
6、上的大胆突破,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语言,这是他对人物画表现领域的拓展。他力图从当代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对东西方美术的比较和借鉴、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和使用无疑是当下学术前沿的探索道路。他的艺术在样式、风格的独特性、语言内容的突破性和学术高度上都有大胆的探索,具备明显的辨识度和影响力,为当下中国画界增添了新元素。纪连彬是理想主义者,他将义无反顾地继续寻梦之旅。在学术和工作上,他不但任劳而且任怨,厚积必有薄发,相信他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纪连彬作品的现代性诉求时代精神图腾的游吟者张晓凌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近现代中国画的主题的话,或许非“维新”莫
7、属。考虑到这个词汇既植根于晚清以来社会转型的历史逻辑中,又是对西画东渐做出的必要反应,那么,上述说法就是令人信服的。事实上,自晚清始,那些标志着社会、文化现代转型的征兆便一一呈现出来:古典社会整体性的破碎,自我与世界的分裂,语言转向与民主国家的形成,古典的清逸、中和逐渐让位于现代的焦虑与亢进,如此等等。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画在迷茫徘徊中必有所作为,最终,它在为获取新的生存方式的奋斗中确立了自我更新的主题。这一主题,在百余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内化为数代艺术家的文化自觉与内在冲动,也构成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比肩而行的文化景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
8、新水墨探索是中国画自我更新的必然结果。这一时期,20世纪80年代那种革命、反叛的流行模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关于中国画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