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

ID:43220786

大小:1.06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10-04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_第1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_第2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_第3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_第4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德]海因里希·伯尔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二战爆发,征兵入伍,历时6年,后被俘入战俘营。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被称为“德国的良心”,1985年去世,联邦总统亲自抬棺为他送行。作者介绍海因里希·伯尔伯尔自称最喜欢短篇小说这一形式。他的小说创作遵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德国战后发展各个阶段的重要现象,同时也采用了一些西方现代派手法。他擅长运用回忆、内心独白、象征、怪诞的联想等手法。在叙述故事情节时,时空概念颠倒跳跃,而塑造人物形象时则大量采用内心独白。1972年,

2、伯尔由于“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悬念的作用吸引读者,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引发深思,震撼人心,更好地揭示主题。文本质疑你对本文有何疑问,尝试独立或合作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标注。战争既是谋杀,也是自杀!第二课时深入思考在众多的证据下,我为何不敢马上确认这就是自己的母校?作者为什么安排“我”最终通过自己亲手写下的铭文确认自己的母校?“我”是一名中学生,本应在学校读书学习,却为何走上战场?小说中的“我”在战场中“失足”、“失手”,几乎丧身,可谓“英勇无比”,这一“壮举

3、”有没有得到同胞、国家的认可?而今“我”醒悟了吗?“我”既然最终回到了母校,为何不敢马上确认这就是自己的母校?他的伤势太重,认为自己有可能是神智不清而产生的幻觉,所以不能确认。他不敢面对过去,不敢面对或正视他曾经拥有的健全和美好生活。“我”是一名中学生,本应在学校读书学习,却为何走上战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公元前480年波斯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战士扼守温泉关,奋战阵亡,希腊人在此立碑纪念,铭文“流浪人,你若到家乡,请报告斯巴达公民们,我们阵亡此地,至死犹恪守他们的命令。”——誓死保卫自己的家园“我”是一名中学生,本应在学校读书学习,却为何走上战场?三个月前在

4、老师的叫骂下他写下了那段铭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被政府利用来宣传参战的铭文是伤害他的根源。军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日本开展大规模战争前对小学生进行军国主义教育军国主义教育图片展日本开展大规模战争前对越前永平寺僧人也进行军事训练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日本出现了战争狂热“我”通过什么最终确认这就是我的母校?作者这样安排情节有何用意?明确:我亲手写下的铭文。确认母校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把主人公所有的不幸聚焦到这一句话上,作者要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的可悲现实。悬念落实,使作品产生强大的震憾力量.2.小

5、说中的“我”经历了这场战争,并且“失足”、“失手”,几乎“失身”,可谓“英勇无比”,他这一“壮举”有没有得到同胞、国家的认可?“我”当时是以什么样的目的或心态去参战的?而今“我”后悔了吗?醒悟了吗?——请用“我原以为……没想到……”写一组话反映主人公心境。①我原以为受重伤后,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哪怕是得到别人的安慰;没想到我多次因疼痛难当而叫喊,却无人理会,面对的而是别人的“冷漠、无情”,“仿佛他们抬着我穿过一座死城博物馆”“我失声呼叫,医生和消防队员愕然地望着我,可是医生只耸了耸肩膀”……②我原以为为了那句话,我的名字可以刻到“竖着更大的金色铁十字,装饰着更大的月

6、桂花环石雕”的纪念碑上,如此青史留名,没想到“纪念碑并无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处都一样,都是按一种格式成批生产的,需要时,随便从哪个中心点都可以领到……”③我原以为听到的炮声是多么的惬意、粗犷、高雅,“是图画书里打仗的模样”,没想到那是“熊熊大火”、“红光和黑烟交织”,它吞噬了我的双臂和右腿,让我欲生不能,欲死不能。花季的年龄,却过早地凋零了……你觉得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我”在战争环境中早熟,有点玩世不恭“我”不满学校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缺乏认识“我”糊里糊涂地上了战场,糊里糊涂地受了重伤回来,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军国主义的毒害我是一个浑浑噩

7、噩的一个可怜的小人物通过“我”受伤和回忆母校生活,“我”终于明白了为军国而战所付出的牺牲是无谓的,深感不值,但为时已晚,因而感到“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比较阅读课后练习第一题P51这篇小说和《一个人的遭遇》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一、主题比较:作品的主题都是反战。《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现场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