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210584
大小:2.34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9-10-03
《苏轼诗歌鉴赏专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专题认识苏轼这个文艺全才,了解他在诗、散文、词、书法方面的杰出成就。鉴赏豪放与婉约兼容的词风特点。读懂苏轼在屡遭贬谪时的豁达情怀和宽广胸襟,读懂他为情的真挚笃厚,感受他丰满而完整的人格魅力。学习苏轼胸怀社稷、心系民众的高尚情操。浙江省新河中学王群亚苏轼走近苏东坡诗词、文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受到儒家和佛老思想双重影响,思想十分矛盾。入世:积极进取,怀才不遇;出世:逃避现实,寄情山水。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
2、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
3、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从元丰二年(1079)到元佑元年(1086),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面,又产生了
4、较为严重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伸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元佑元年(1086),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等职。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
5、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文——诗——词——书、画——“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才华横溢的苏轼“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苏辛:北宋词人苏轼南宋词人辛弃疾以苏、辛词为豪放派的代表,故常以并称。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苏轼《赤壁赋》墨迹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诗歌赏析这首诗的特点是形象与哲理的高度统一。前两句描写庐山峰峦的多姿多态,第三句笔锋一转,引出下文看山的感受,阐明了为人处事的哲理: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
6、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的成见。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便是这个道理。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艳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品赏析这首诗一、二两句描写西湖美景。作者略去花草鱼鸟,大笔挥洒,直写湖光山色。晴雨变化,显示出西湖景色多姿多态,也点明“初晴后雨”的诗题。“方好”、“亦奇”说明不论晴雨,西湖景色俱臻极妙。三、四两句利用绝妙的比喻,把西湖美景升华到纯净的境界,把西湖比西子,既新奇又贴切,真是神来之笔,揭示出西湖的风
7、情韵致。如果说前两句是作者发现了西湖美,那么后两句是对西湖美的欣赏与评价,极富魅力。簌簌衣巾落枣化,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买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诗词欣赏本诗以朴实、清新、准确、传神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初夏的特有景色。苏轼把初夏的缫丝、卖瓜等情景都写入词中,百姓的欣喜与农作物的繁茂,不难窥见,而作者与农民的融洽之情,更洋溢在词中。第二教时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8、,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背景介绍正值王安石变法时期,新旧两派政治势力斗争激烈,朝廷政局多变。因苏轼为人正直,指责两派中的弊端,加上他才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