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

ID:43196321

大小:101.7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7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_第1页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_第2页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_第3页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_第4页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教育史考研试题集锦2007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题与答案1•“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观点的提出者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庄子2.书院教学的基本精神是A・分斋教学B.自由讲学C.注重考试D.藏书读书3.采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A.识字为主B.读书为主C.学事为主D.穷理为主4.近代中国第一所实施班级授课制的官办新式学堂是A.京师同文馆B.湖南时务学堂C.福建船政学堂D.海广方言馆5.在教育宗旨问题上,梁启超主张通过教育培养A.政治家B.学术人才C.新国民D.实业人才6.近代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

2、个法定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7.“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Z学府也”,这体现了蔡元培主张A.教育独立B.教授治校C.思想自由D.文理沟通8.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的教育工作政策是A.国民教育第一B.群众教育第一C.干部教育第一D.儿童教育第一9.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A,浙江大学B.复旦大学C.天津大学D南开大学10.集中体现我国新文化运动民主追求的教育思潮是A.平民教育思潮B国家主义教育思潮C.科学教育思潮D.职业教

3、育思潮11・简述孔子的教师观12•试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和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本内涵,并比较其异参考答案l.B2.B3.C4.A5.C6.A7.C&C9.D10.A11•参考答案要点:(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3)爱护学生12.参考答案要点:(1)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教育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用生活来教育③教育是为了改进生活(2)杜威“生活即教育”的内涵是:①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②学校生活要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吻合③学校生活要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牛活相吻合(3)两

4、者比较:①共同之处在于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②不同之处在于,理论的社会背景与历史影响不同;对“生活”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现实的社会生活,杜威强调的是体现社会精神的学校生活和儿童生活;对教育的理解不同,陶行知强调的是社会意义上的教育,而杜威强调的是学校教育。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教育史试题与答案1.在古代文献记载屮,我国西周时期设在王都的小学和大学,总称为()。A.都学B.乡学C.国学D.官学2.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烘不发”o采熹对“愤”的解释是()。A.“达其辞”B.“口欲言而未能之貌”C.“开其

5、意”D.“心求通而未得Z意”3.在中国教育史上,提出对知识要坚持“效验”“有证”、对师长要敢于质疑问难的教育家是()。A.墨翟B.孟轲C.王充D.韩愈4.科举考试中偏重测试考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试方式是()。A.帖经B.策论C.诗赋D.经义5.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A.《蒙求》B.《名物蒙求》C.《童蒙须知》D.《三字经》6.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读书求学的目的在于()。A.去除人欲B.获取天理C.博通百家D.求得功名1.中国近代最早设立于企业中旨在培养技术人才的教育机构是()。A.江南制造局

6、操炮学堂B.福建船政学堂C.湖北矿务局工程学堂D.福州电报学堂2.下列选项中,属于清末新政时期教育变革的重要举措是()。A.颁布壬子癸丑学制B.确立男女同校制度C.设立学部D.创设京师大学堂3.为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精神,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明确规定中小学校课程中必须()。A.废止读经课B.废止修身课C.开设公民课D.开设法制课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校训的学校是()oA.陕北公学B.延安大学C.华北联合大学D.抗口军政大学5.请以下述材料为背景,叙述晏阳初和梁漱溟所提出的乡村教育方案,并比较他们乡村教育理论

7、的异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了以改革农村和农民现状为宗旨的乡村教育运动,不少学者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晏阳初认为:中国乡村存在四大基本问题,即愚、穷、弱、私。“愚”指人民绝大多数是文盲;“穷”指人民生活的极度贫困;“弱”指缺乏医疗保障,人民健康水平低下;“私”指人民缺乏合作精神和公民意识。梁漱溟则认为:上述问题只是中国社会的表面现象,其深层原因是文化失调。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解决中国问题必须从乡村建设人手,从中国旧文化里转变出一个新文化来,以创造新文化来救活旧乡村。参考答案1.C2.D3.C4.B5.C6.A7.B&C9.

8、A10.D11•参考答案要点:(1)两者的乡村教育方案:晏阳初提出“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