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辨证刚要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

ID:43192390

大小:710.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9-10-02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_第1页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_第2页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_第3页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_第4页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辨证刚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概论 第三节针灸辨证论治纲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内容概述八纲证治脏腑证治气血证治经络证治WHY?教学目标与要求了解针灸辨证纲要的概述。掌握八纲证治。掌握脏腑证治。了解气血证治。了解经络证治。一、概述针灸治病就是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用四诊八纲理论,将临床所见的各种不同证候按脏腑疾患、经络证候和相应组织器官病症的形式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作出正确的辨证。在针灸临床实践中,要将八纲、脏腑、气血、经络的辨证方法综合运用,分析病性是属寒还是属热,是属虚还是属实,是属阴还是属阳;确定病位是在表还是在里,是在

2、经还是在络,是在脏还是在腑。再确定治疗大法,配穴处方,按方施术,或针或灸,或针灸并用;或补或泻,或补泻兼施。以通其经络,调其气血,使脏腑、气血、阴阳协调,经络流畅,从而恢复“阴平阳秘”的状况。二、八纲证治(一)表里证治(二)寒热证治(三)虚实证治(四)阴阳证治二、八纲证治定义: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证治是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疾病性质、病位、正邪关系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用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进行归纳,并用于针灸临床治疗的一种方法。八纲证治是各种辨证论治的总纲。在八纲中,阴阳两

3、纲又可以概括其他六纲,即表证、实证、热证为阳证,里证、虚证、寒证为阴证。(一)表里证治表里是鉴别疾病病变部位的内外、深浅和病情轻重、传变转化趋势的两个纲领。病变发生在皮毛、肌腠、经络等浅表部位的属于表,病变发生在脏腑、气血、骨髓的属于里。一般来说,表证病情相对较轻,里证病情相对较重。表证转为里证,预示病情加重;里证转为表证,说明病情好转。(二)寒热证治寒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而言。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阴气过盛、或体内阳虚所表现的病证。其病位有在表者,也有在里者;病情有属虚者,也有属实者。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热证是感受热邪、或体内阳

4、气过盛、或体内阴气不足所表现的病证,有表热、里热、虚热、实热之分。(三)虚实证治虚实是指机体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而言。《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正气不足为“虚”,多因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所致,或见于慢性病或重病之后。邪气有余、亢盛为“实”,多见于急性病证,一般体质强壮、病势较盛。(四)阴阳证治阴阳是指病证的类别而论,大而言之可概括整个疾病,小而言之可表示一个证候,一切疾病的病理变化都可以归纳为阴阳偏盛偏衰两大类,阴阳为八纲证治的总纲。结语八纲辨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病变过程中的八类证候。应该注意的是,由

5、于病邪性质、受病部位的不同,正邪盛衰的差异,临床上八纲所属证候往往是相兼出现的。八纲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临床当仔细分辨,灵活处理。对寒热相兼者当针灸并用,虚实夹杂者则宜补泻兼施。在某种条件下,八纲的证候性质还可发生转化,如表证转为里证,里证转为表证;寒证转为热证,热证转为寒证;虚证转为实证,实证转为虚证;阴证转为阳证,阳证转阴证等。三、脏腑证治(一)肺病证治(二)大肠病证治(三)脾病证治(四)胃病证治(五)心(包)病证治(六)小肠病证治(七)肾病证治(八)膀胱病证治(九)三焦病证治(十)肝胆病证治三、脏腑证治定义:脏腑证治是

6、脏腑学说为基础,将四诊所获得的脏腑病变的各种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脏腑病变所在的部位、性质以及正邪的盛衰情况,作出诊断,制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进行治疗的一种辨证论治方法。(一)肺病证治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上连气道、咽喉,开窍于鼻,合称肺系。其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又主宣发肃降,能敷布水液,通调水道,而为水之上源;又主治节,朝百脉,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外合皮毛。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外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首先犯肺。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表现为主气司呼吸功能障碍和卫外机能失职,以及水液代谢的部分病变。其

7、常见症状有咳嗽、气喘、吐痰、胸痛、咯血、鼻塞、流涕、鼻衄、咽喉肿痛、失音等。(一)肺病证治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上肺”,足少阴肾经“入肺中”,足厥阴肝经“上注肺”,胃之大络“络肺”,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交会于中府穴,故肺病的证治与大肠、心、肾、肝、胃、脾的关系密切。(一)肺病证治1.风寒束肺2.热邪壅肺3.痰浊阻肺4.肺气不足5.肺阴不足(二)大肠病证治大肠为传导之官,职司传送食物糟粕,使之最终变化成形,排出体外。如肠道感受外邪、或为饮食所伤,则其传导、变化功能失常,便会出现肠道和大便异常的病症,如腹痛、肠鸣

8、、泄泻、痢疾、便秘、便血、肠痈、痔疾、脱肛等。(二)大肠病证治《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胃肠上下相连,故生理、病理方面也息息相关。又手太阴经脉“络大肠”,足太阴之络“入络肠胃”,故大肠的病理变化与肺、脾、胃、小肠最为密切。根据“合治内腑”的理论,治疗取穴以以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