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88752
大小:228.07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9-26
《四川省彭州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彭州中学高15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①古代女子以黛画眉,故称黛眉。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全宋词》中“眉”字出现的次数达到一千五百零九次。从审美学上來看,眉毛在人的面庞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往往起到画龙点晴之作用。在一首诗词作站中,对于眉黛的描写,能体现女子的美貌动人。"层波濒注远山横,一笑一倾城”(柳永《少年游》)描写了一个漂亮的歌女,眉毛像远山一样,眼波流转,T娇百媚。“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晏几道《生查了》)也是通过描写远山眉、细柳腰,向读者展示出了女子的美貌。②宋人认为,眉毛是很好的表现情感的工具。通过对眉黛的描写,还可以表现委婉细腻的情感
2、。宋代词人陈三聘在《鹅鸩天》中写道“呑愁何事点眉山”,把女子画眉和春愁结合在了一起。同样用眉黛来表示愁情的,述有如“金缕歌中眉黛皱。多少闲愁,借与伤春瘦”(石孝友《蝶恋花》)以及“眉黛只供愁,羞见双鸳鸯字”(贺铸《忆仙姿》)。可以看出,宋词中关于眉的描写,很多时候都和“愁绪”这个意象联系在一起。眉黛代表女子,以眉而写愁绪,体现了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欧阳修的《诉衷情•眉意》中有这样的词句:“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远山”指的是北宋吋期十分流行的-•种眉形画法——“远山眉”,即眉毛细长而舒扬,颜色略淡。古人常以山水来表达离别Z意,歌女画眉作“远山长”,表明了她内
3、心的凄苦Z情,因为她“自冇离恨”,故而将眉毛化作远山Z形。③“花黄”也称“花子”“额黄”,是古代妇女面部的一种额饰。它用彩色光纸、绸罗、云母片、蝉翼、蜡蜓翅乃至鱼骨等为原料,染成金黄、霁红或翠绿等色,剪作花、鸟、鱼等形,粘贴于额头、酒庸、嘴角、鬓边等处。《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为“对镜贴花黄”,说明南北朝时期,在脸上贴装饰物,已然成为一种风尚。宋代上层妇女也继承前代遗风,在额上和两颊间贴金箔或彩纸剪成的“花了”。这种“花了”背面涂冇产于辽水间的呵胶,用口呵嘘就能粘贴。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描写道“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说即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有所脱落而造
4、成的或明或昭的效果。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添妩媚动人之态。④"梅妆”也是宋代较为流行的一种贴而妆容,“梅妆”即“梅花妆”。这种妆扮相传始自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在止刀初七醉卧于含章殿下,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上粘住,三天麻才落去,因而作“梅花妆”。陈允平的《绛都春》中有“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两句,这里词作者专门提到“梅妆欲试”,体现了这种妆扮在当时的流行性。妆容虽美,但是却“芳情懒”,欲画而未画,说明这位女子心事重重,自己提不起兴致也更因无人欣赏,故无须白白画这妆容,更能体现出女子内心的孤寂。(摘编自梁牧原《妆容与服饰在宋词中的作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5、,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对于眉毛的描写非常多,一是因为眉毛在面庞上有外在的审美作用,二是因为眉毛能表现人的内心情感。细长而舒扬的“远山眉”是北宋时期十分流行的一种眉形画法,在宋代词人的笔下,它常常能体现女了的美貌动人。C..宋词中往往用眉黛代表女子,对眉黛的描写,能表现她们的春愁、孤苦和离恨等细腻丰富的内心情感。D.以眉而写愁绪,能体现古代女子的惆怅心理和孤苦命运。因此宋词中的“愁绪”很多吋候都用对眉的描写来表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花黄”作为古代妇女而部的一种额饰,制作原料丰富、色彩鲜艳、形状多样,这些装饰物,使得词人笔下的女子更妩媚动人
6、。早在南北朝时期,妇女在脸上粘贴装饰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木兰辞》中描写木兰得胜归家,换回女儿装的场景中就有“对镜贴花黄”。C.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中,一旬“小山重叠金明火”可以说全是在写女子的妆容。“小山”即“小山眉”,“金”指女子额前的装饰物。D.“梅花妆”是由南朝宋武帝的寿阳公主首创的一•种贴而妆容,她因醉卧时一朵梅花偶然落在额上粘住,从而受到启发而作“梅花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词中无论是描写女子的眉黛,还是刻画她们的贴而妆容,都有助于体现她们的美貌动人,表现其委婉细腻的情感。B.“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与“眉黛只供愁
7、,羞见双鸳鸯字”中都写到“眉黛”,其作用都是为了表现女了的愁绪。C.“梅妆欲试芳情懒,翠颦愁入眉弯”和“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都通过描写女子神情慵懒,无心画妆容,体现出她们内心的孤寂。A.“远山眉”“花子”和“梅妆”都曾是宋代流行的妆容,因而被宋代词人写入词作中借以表现女性的形彖或思想感情。一)(1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4题。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抿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佥悭,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