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87776
大小:1.90 MB
页数:119页
时间:2019-10-02
《文言文虚词专题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虚词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纲说明》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两两比较的方法考查四个虚词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异同,往往是从选文中选出四个虚词分别跟课文中相同的虚词进行比较,这是当前最常用的考查方式。(2)要求在同一阅读材料中对不同句子中相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比较异同,这也是重要的考查方式,广东卷多年来都采用这种方式考查。(3)把文言实词和虚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在文言文翻译题中也会有所体现。考查形式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2、组是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百姓之以王为爱也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A走进高考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遂家焉乃实告焉B、将何作何复尔C、不辞而还裂其衣而束之D、群扶以归欲割
3、颈以塞责耶走进高考【解析】A前一个“焉”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焉”是代词,代“师”。B中前一个“何”是“什么”,而后一个“何”是“为什么”“怎么”。C中的两个“而”表示承接。D中前一个“以”连词,相当于“而”,表示修饰,后一个“以”是表示目的连词。C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介词“替”、“给”动词“作出”、“制定”1.分清虚词、实词文言文中,虚词主要指副词、连词、介词、助词、代词。有些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在不同语境中用法不同。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4、欤代词代上文的“君子”副词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2、辨明用法【演示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之二虫又何知”中“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解析:B项,“之二策”的结构类似于“之二虫”,“之”都是指示代词,“这”。题干“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二虫”指前文的“蜩”与“学鸠”,所以“之”在这里作指示代词“这”“此”。A项,结构助词,连接定语“沛公”和中心语“参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人”,前面分句作后面分句的状语,所以“之”的作用是取
5、消主谓句“臣壮”的独立性。D项,“九万里(的高处)”是“之”的宾语,“之”是动词,意为“到……去”。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答案 B3.分析语法特点与实词相比,虚词在文言中的语法功能更为突出,更加重要,因此从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入手,可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例如“之”,它作为结构助词可以有如下用法:①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一个美丽的可爱的漂亮的小朋友去掉修饰成分,小朋友就是中心语,
6、即偏正结构中的核心部分中心语:有些虚词可以表达一定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通过分析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推断某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而”为例,它作为连词有如下用法:表并列,不译,如“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表递进,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表转折,却,但是,如“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承接,从而,如“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表因果,因而,如“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目的,来,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等等。C组句①中“已”为停止,结束。时近黄昏,朋友招呼玩兴正酣的“我”回家,这句话的意思是“玩乐难道没有止境吗”,“其
7、”表反问语气,起强调作用。句②主语是“孰”,意思是“谁能讥笑他呢”,是反问句,“其”放在句首,表强调,加强反问语气。①②句中的“其”作用相同。答案 C解析A项,“扫石而坐”与“弃甲曳兵而走”结构相近,“而”作连词,但前后的逻辑关系不同。句①中“而”连接先后发生的两个动作,表示顺承关系。句②中“弃甲曳兵”是描述“走(逃跑)”的状态,前后动作间是修饰关系,因此,“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的连词,可不译。B项,“造焉”与“兴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