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

ID:43168173

大小:134.1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8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_第1页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_第2页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_第3页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_第4页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司法考试财产犯罪总结表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抢劫罪实施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压制对方反抗。对方因无力反抗而放弃财物。行为人取得财物。1、暴力本质是使对方不知、不敢、不能反抗。2、对象只包括人,不包括物。++1、财物包括有形财产和财产性利益+因果关系II因果关系1、抢劫罪既遂,必须具备这2步,且这2步具有因果1、成立抢劫罪,必须具备这2步,且这两步之间具有因果关系。2、行为人必须带着抢劫的冃的,使被害人陷入无法反抗的状态。关系。2行为人取得财物必须是因为被害人无法反抗而到手的,才构成抢劫。3、行为对象可以发生转移。例如:甲抢刼乙,乙不给钱,丙给钱。盗窃罪将他人占有的财物1、占有:指他人合法占有或者非法占有。2、

2、非法占有,不对抗所有权人。通过平和手段1、手段不能对人身具有暴力、胁迫的性质。2、盗窃手段不要求具有秘密性,可以公开盗窃。转移为自己占有认识到财物“数额较大”2、自己所有的财产,明知处于他人合法占有的状态而窃冋的,成立盗窃罪。盗窃罪的其他行为类型1、多次盗窃:2年内3次以上。2、入户盗窃3、携带凶器盗窃4、扒窃。在公开场合盗窃他人随身财物。事后转化抢劫事后转化抢劫与直接升级抢劫相同点:1、“盗诈夺”己着手,未取得财物。2都使用暴力。区分:使用暴力的目的不同1、直接升级抢刼:为了继续取得财物。2、事后转化抢劫:为了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证据。盗窃、诈骗、抢夺罪1、这

3、是概括的罪名,只要一个行为符合这3个财产犯罪的构成要件即可。2要求着手实行。3、14—16周岁之间的,不转化抢劫。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证据。1、窝藏赃物,要求已经取得财物。2、抗拒抓捕,要求被害人或其他人已经实施抓捕当场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1、当场主要指吋间上的,指这3个行为正在进行时或刚刚结束时。2、暴力程度高,足以压制对方反抗3、施暴对象包含行为人主观想象上的物的持有者或保护持冇的第三者。4、暴力致重伤、死亡的,不再单定一罪,直接定抢劫罪加重处罚。抢劫罪8大法定升格条件:入户抢劫:1、“户”指家庭住所2、必须带着实施财产犯罪的目的入户3、必须在户内实

4、施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4必须认识到是他人的抢劫致人重伤或死亡:1、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巫犯。2、抢劫行为与加巫结果Z间具冇因果关系。“介入三标准”。3、可以是故意或过失。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联系:1、抢劫前为取财,先杀人,后取财,构成抢劫罪,属抢劫致人死亡。2、为了抢劫而杀人,同上。3、抢劫既遂后,为其他目的杀人的,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在公交工具上抢劫:1、公交工具:公共性与运营性。(岀租车、私家车。校车之类的不算。)2、抢劫公交工具上的人的财物。(不要求行为人在车上。)3>抢劫1名,也算。4、在车上盗窃,下车后转化抢劫,不算。1、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2、持枪

5、抢劫3、多次抢劫或抢劫数额巨大。4、冒充军警人员抢劫。5、抢劫军用物资或抢险救灾救济物资。诈骗罪欺骗行为1、欺骗对彖包括财物和财产性利益。2、欺骗内容包括事实欺鵬和价值评价的欺骗。3、欺骗方式:作为和不作为(即有告知某种事实的义务,但不履行,使対方陷入错课认识或继续陷入错谋认识,进而利用这种认识错课取得财产。)4、欺骗类型:从无到有产生认识错课;维持利用对方己有的认识错课。5、欺骗程度:必须到达使一般人产生认识错误的程度。对方产生或维持认识错误。1、认识错误必须是具有意思自治能力的人产生2、受骗者怀疑时,行为人又强化其认识错误,构成诈骗对方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物。1、

6、处分财产的表现方式是多元化的,行为人取得财物的所有权或占有权都可。2、处分意思:被骗者处分财产时认识到自己将某种财产转移给行为人(或第三人)占有,不要求认识的完全具体准确。行为人取得财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1、如果被害人没有损失,不构成诈骗。2、判断标准:交换目的是否实现,侧重单向考虑O敲诈勒索罪行为人取得财物实施恐吓行为1、恐吓:以暴力胁迫手段恶害相通告,使对方产生恐惧心理。2、恐吓程度: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但留有一定的意志自由。(即可以给,也可以不给,但是最好还是给把。)对方产生恐惧心理1>生活中谈条件与恐吓行为的区分:恶害内容。2^恶害内容,需要对方相信该内容。完

7、全不信或产生疑惑,均不属于恐吓行为。对方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1、行为人恐吓行为必须与取得财物之间有因果关系。侵占委托物:即主人自愿转移占有给行为人。1、行为主体:代为保管他人财物的人。2、行为对象:自己代为保管的他人的财物。3、代为保管:受委托的占有(指具有事实或法律上的支配力)。4、贯藏或代为销售的赃物不能成为委托物侵占的对象。侵占罪*(告诉才处理)侵占脱离占有物:即主人非自愿脱离了占有,行为人占有。(遗忘物、埋葬物)1、要求行为人明知是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葬物而不法据为己冇。行为人自己所有:1、变占有为所有,即行为人行使了财物的所冇权,主要是处分权。2、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