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

ID:43163924

大小:3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7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1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2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3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4页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情况报告##区现辖5个乡镇,10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5.8万人,耕地23.3万亩。200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7亿元,增加值4.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5元,同比增长11.5%o(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全区现有耕地面积23.3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8.9万亩,共有配套机井3434眼,平均67亩地一眼井。特别是##乡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项目,全乡4万亩耕地基本形成了田成方、路相连、沟相通、旱能浇、涝能排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全区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万余台套,其中大型机械300多台套,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万千瓦以上,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从播种到收

2、获的机械化作业。农村公路建设,加大了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力度,现己实现(本文权属文秘Z音所冇,更多文章请登陆(三)农民收入情况。2005年我区实现农业总产值8.7亿元,同比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55元,同比增长11.5%,是增幅较高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构成为:(1)工资性收入为1404元;(2)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375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897元(农业收入1019元,林业收入1元,牧业收入877元),第二产业收入44元,第三产业收入434元;(3)财产性收入为137元;(4)转移性收入39元。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35.5%,说明全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已明显

3、加快,但需进一步提高;第一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48%,说明第一产业仍然是全区农民收入的主体,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第二、三产业收入占纯收入比重为12.1%,折射出乡镇、村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管理松散、经济效益滑坡的现象,农业产业化还处在较低的水平。二、存在的问题及表现(-)农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乡镇财政困难,没有能力对农业进行投入,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大多年久失修,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并但随着农业税和农村“两工”的取消,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此外,农业配套体系建设不健全,特别是动植物防治控制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这些因素的存在,

4、使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约束仍然较强,农业生产起伏较大。(二)农民增收困难。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第一产业仍是多数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随着耕地、水资源等因素对农业增产增效约束力的加剧,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将面临更大的增收困难。同时,农村产业发展不平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也使农民稳定增收缺乏坚实基础。(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生初中升高中的比率低,农民子弟整体文化教育水平不高,不利于培育高素质农业后备劳动力。学生就学费用高,尤其是大学生学习生活费用一般年支岀在1万元左右,已成为广大农民难以承载的重荷。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贫困农民家庭

5、医疗救助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医药费用高、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四)农村体制改革步伐较慢。现行的农村金融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使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近两年,由于国家加大了金融监管工作力度,银行紧缩信贷,加上缺少必要的信用担保机构,中小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贷款难、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等问题。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和建议(-)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对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加快致富步伐的高度热情和迫切心情,以及对富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强

6、烈向往。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顺应群众要求,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建设家乡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根本的力量源泉,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科学规划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木前提。好的规划也是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屮,我们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改造村庄,立足实际,坚持“长远不落后、眼前要领先”的原则,从改善最基础的条件入手,制定屮长期发展规划,特别是制定好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远有目标,近有计划。(三)加快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要务。没有村级经济的发展壮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失去了基础和支撑。通过股份制经济、专业合

7、作社、村企合一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加快村里教育、文化、养老等公益事业发展步伐,走出共同致富的新路子,带动困难群体一起过上小康牛活?。(四)选准发展路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内涵十分丰富,由于农村面广点多,发展不平衡性突出,选准突破口,找到关键点,坚持走多样化的道路。用城市化带动农村,用工业化提升农业,靠产业化培育特色,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工业带动型、农业产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