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

ID:43155483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7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2东西方的先哲高效演练人民版选修41.(2017•郴州模拟)阅读材料,冋答问题。材料苟子批判地吸收当时一些学派的优点而发展了儒家思想体系,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大约公元前285年,荀子到齐国稷下学宫游学,打算说服齐相行“胜人之道”。“如是,则国孰敢不为义矣?贤士愿相国之朝,能士愿相国之官,好利之民莫不愿以齐为归,是一天下也。”公元前266年至公元前255年间,荀子赴秦。曾向秦昭王谏言:“儒者法先王,隆礼义……近者歌讴而乐Z,远者竭蹶而趋Z。四海Z内若一家,通达Z属(人迹所到),莫不从服,夫是Z谓人师。”公元前253年左右,荀子游赵。曾对赵国君臣说:“

2、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诈欺)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荀子提出的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苟子思想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成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第仃)题由材料中“降礼义”“礼义教化,是齐之(民齐心)也”等关键信息概括。第⑵题由材料中“如礼治的内容中包含了法的因素”等信息,得出融合其他学派的思想。成因主要从当吋战国的社会现实、思想本身的发展等方血分析。答案:(1)礼法并用统一天下,施政用“王道”“仁义”,礼义教化人们。(2)特点:对百家思想的融合吸收。成因:战国时期社会剧变,

3、正由分裂割据向大一统过渡;诸侯国招贤纳士,变法图强;思想界百家争鸣;苟子取各家思想之所长,融会贯通,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任答三点即可)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汝Z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廩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Z德美矣。”一一《孔子家语・观思》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

4、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对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一一根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二孔子为教主,为种明圣王,配天地、育方物,无人、无事、无义不范围于孔子大道中,乃所以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议礼、制度、考文,皆孔子改制之事也。——康有为《孔子改制考》(1898)(1)根据材料一,概插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耍观点。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哪些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康有为制造出的孔子形象。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康有为对待

5、传统儒学的态度及原因。【解析】第⑴题第一问观点,据材料一屮“白于君,发仓廩以赈Z”得出国君救济,据“私以尔食馈之,是……见己之德美矣”得出不主张个人救助;第二问发展,据材料一得出社会福利制度化、救济与教育有机结合等。第(2)题第一问形象,据材料二中“为生民未有之大成至圣也”“皆孔子改制之事”分析即可;第二问态度,据第(1)题第二问的发展,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第三问原因,据材料二中出处“《孔子改制考》(1898)”可知与戊戌维新有关,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观点:主张国君(或政府)组织救济,不主张个人实施救助。发展:①社会福利制度化。②强调政府救济与社会救济相结合。③主张救济

6、与教育有机结合。(2)形象:孔子是至圣,是改革先师。态度:吸收、改造和利用。原因: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顺利开展。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充(公元27—约97年),东汉人,家境贫寒,青年入太学读书,在地方做过小官,30岁后辞官家居,潜心著述。在天人感应说、谶纬之学甚嚣尘上之吋,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刘邦的传说大胆提出异议。他强调“人Z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只有“明死人无知”,才能定“厚葬无益”。王充很少偶像崇拜。为了求真求实,他把质询的矛

7、头指向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在《问孔》中,他揭示出孔子学说中的多处矛盾。但王充在人的穷通祸福和社会的治乱兴衰上,说人“有死生寿夭之命,亦有贵贱贫富之命”,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不懂得在社会木身寻找原因,这是王充思想的最大弱点。摘编口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的主要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充的思想。【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他却强调天地的自然物质属性,认为天地的运动是一个自然变化的过程,不具备任何精神作用,并对当时流行的刘邦母与蛟龙感而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