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

ID:43151859

大小:2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7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_第1页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_第2页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_第3页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_第4页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等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周光辉中国的决策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在中央层次上,中国的决策体制主要由“党”、“政”、“军”、“法”、“民”五个行为主体构成。其中,“党”包括执政党和参政党,“政”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军”主要指中央军事委员会,“法”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民”在狭义上主要指不担任国家公职的民众和社会团体。这五个行为主体之间形成了“一个核心”和“四种关系”。“一个核心”指中国共产党是决策体制中的核心行为主体,"四种关系”是指党政关系、党军关系、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和

2、党民关系。中国决策体制的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决策体制中居于领导地位,二是中国共产党在决策体制中的领导地位是长期不变的。改革开放后,决策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从决策机构、决策方式和决策机制三个主要方面推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建设。决策体制的改革呈现的基本趋势是:从个人决策向民主决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从决策组织高度集中向决策制度化的转变。一个中国共产党主导、多方参与、科学论证、过程开放、依法运行的决策模式在决策体制改革的实践中初步形成。(摘自《中国社会科学》XX年第3期,全文约26000字)邓小平、陈云的改革思想比较李正华邓

3、小平、陈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对改革的目的、改革的性质、改革的任务、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等重要问题都有明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论述。邓小平、陈云都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并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一系列重要思想;抓住发展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邓小平、陈云一方面肯定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传统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必须改革。邓小平、陈云改革思想中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开办特区问题、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和经济建设发展速度问题。邓小平对开办特区始终持积极态度,陈云

4、对开办特区一直持谨慎态度。20世纪80年代初,陈云提出的“鸟笼经济"观点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准备;20世纪90年代初,在改革的步伐和速度上,邓小平着重于“思想要更加解放一些,改革开放的步伐要走得更快一些",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创新。陈云重视改革“步子要稳”、“要从试点着手”、“要'摸着石头过河”',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邓小平和陈云的改革思想中的大同,主要是由于两人的经历相似、信仰一致决定的;改革思想中的小异,是由两人的性格特点、工作方法和所处的具体职位不同决定的。(摘自《安

5、徽史学》XX年第4期,全文约9000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及其内在矛盾董少林吴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阶层结构和关系的研究是现阶段中国社会一个敏感而复杂的重大课题。私营企业主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特征,勾勒了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基本格局。原有的工人、农民与干部、知识分子“两阶级、两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由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变。当下中国社会矛盾和冲突具有两类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对抗性矛盾即敌我矛盾,如广大人民群众同有腐败行为的党政机关官员、有腐败行为的国有

6、企业管理者以及不法私营企业主的矛盾;另一种是非对抗性矛盾即人民内部矛盾,最为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劳资矛盾和干群矛盾,这些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其中有些矛盾带有阶级或阶层冲突性质。这要求党和国家始终代表以工人、农民及其他普通劳动者为主体的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劳动和资本的矛盾关系中维护劳动者的权益;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抑制官僚资产者的生成空间。通过以上两方面努力,达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社会阶级阶层关系。(摘自《政治学研究》XX年第3期,全文约10000字)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李文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几次调整

7、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核算单位,并不断尝试建立健全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此为中心开展的对农村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为新时期的农村经济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必要的环境。合作化以来在“包”字上做文章对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实践表明,'‘由于农业是野外作业、手工操作、周期性长,所以农业生产要'包',不'包'责任制就建立不起来”。其中,联系产量进行承包效果是最突出的,而这在手工操作的农业生产领域就很容易导向包产到户。表面上看,包产到户很容易被同分田单干联系起来,如此便会触及长期以来思想认识上的一个禁区,因而一再遭到批判和取缔。实质上,正像改革以来的实践

8、那样,如果对包产到户开了口子,就很容易导向包干到户,如此势必从根本上动摇农村人民公社乃至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也许正是因为这个道理,毛泽东虽然主导了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