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本来面目

“语文”的本来面目

ID:43150840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9-26

“语文”的本来面目_第1页
“语文”的本来面目_第2页
“语文”的本来面目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的本来面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的本来面目谈语文、文言与古文海印诸位弘扬国学,常见国学名相混淆,来源不清,概念混乱。海印以一己Z见而沥青最容易混淆的几个观念,因此事至关重要者。什么叫语文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钱威、徐越化中学语文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语”,意为“自己或他人的言论”(通俗点说语文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文”意为“文字”、“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是为自己和他人的言论与文字。据《六十年”语文“史论(1887-1950》,“语文”一词产牛于19世纪末,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

2、始开办新学堂。当吋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因为不能只引进西方的而不能没有自己的,又不能用科举的名字,为区别与四文而称“国文”,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经学依然是少之又少To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乂遭受冲击,于是不能不改从用西文的理念,认为儿童启蒙必先从以语言为入手,小学于是改设“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而中学仍设国文课,但是口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联名提出了“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了新的语文教材,解放后,叶圣

3、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其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语文的三性工具性: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语文课实际上就是通过言语来学习语言,也就是通过课文,一些具有汉语典范性的文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而不是孤立地去学字、词、句、章、等知识的。语文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

4、写训练,就是指导学生把朦胧的思想变为清澈的思想,把不清不楚的语言变为有条有理的语言。其次,语文是交际的工具。第三,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具有基础性及工具性。人文性:“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统一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

5、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是人文性的载体;而人文性则是对工具性的升华,它使语文的工具性充满了活力和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在一起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教材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等人文性的内涵。如上为语文Z成立历史,海印以为:“语文是关于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总称。”这个是西方语言学系统的理论,只适合拼音文字系统,不符合中

6、国文化精神。依照西方语言学,什么叫口头语言呢?也就是说会说话就是口头语言,人会人话,狗说狗话,人跟狗不一样的是,狗说话叫狗叫,把人说的话记录下来就书面语言,所以书面语言叫文字,那么语言是第一位的,语文的本质就是说话的学问,文字不过就是把说的话记录下来就是了。所以先学语言,再学文字,因为文字是语言的符号,文字的符号意义就是把口头语气的变成书面语气,这样,文字就是拼音的,以拼音来区别语义的,所以文字就是个音符的工具,这个工具,必须要界定使用的方式,于是产生了语法。人的口头语言与动物的口头语言不一样,所以人的语言具有人文性和统一性。这个理论显然忽视了屮国语

7、言的特点,语言跟文字是两个并不相属的概念,语言的功能是指的用来沟通人与人的声音和意义。万物皆有声,人与动物沟通,乃至人与自然沟通,有时候并不需要人的语言,乃至于人与人沟通,因为种族与文化之不同,也不一定需要约定的语言,语言背后的沟通能力是音韵。在中国文化中,韵就是气韵,韵的本质是气,气是沟通神与形的必须,上可为神下可为形,所以气可化神亦可化气,这样气是可以穿透精神与物质的,桐城派的因声求气,就是这个意思。而语文之语,仅仅是表达一己一时之语气,离韵甚远。虽然韵之能如此,然韵与语,是个变化的相,因神而化,因形而变。文则不同,文的本义是“天垂象以文”,上天

8、用“文”来告诉人类万物之真相,其实万物皆有其文,这个文都在传导着天地自然之“道”,所以“文以载道”,这个意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