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

ID:43147077

大小:107.24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9-26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_第1页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_第2页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_第3页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_第4页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二三轮复习策略第二轮复习归纳整合,建立知识体系四大板块1>积累与运用2、现代文阅读3、古诗文阅读4、写作二三项研究1>研究试题2、研究学生3、研究方法三、两个落实1、落实练习布置2>落实课后检查四、一个目标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四大板块(一)积累与运用1、书写类型:A、抄写。给出所写内容,按要求书写。B、仿写.续写。给出格式和要求,然后书写。C、根据拼音提供的内容写出汉字。D、先改错后抄写。E、按要求自定书写内容。注意事项:书写题重在写,书写时要看明白要求,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尽量用正楷字体工整地书写,如果有田字格,尽量写满田字格的五分之四,不涂抹,不修改。2、汉字的音、形、义类型

2、:A、选择题。如读音、书写全对(或有错)的项,选出读音相同(或不相同)的项,或选出符合某种要求的项等。B、填空题。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C、改错题。把句子或成语(词语)中的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注意事项:掌握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能读能写会用;关注教材中出现的生字和常用的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特别关注易错字和形声字。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类型:A、词语的运用是否正确B、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注意事项:要特别关注词语的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注意对象和场合,关注词语的活用现象及新词,关注语法及用语习惯。4、病句修改类型:A、选择题。选出有语病(或无语病)的项B、用符号在原句上进行修改

3、,或将正确的句子抄写下来c>结合语段内容查找病句并修改。常见病:A、成分残缺搭配不当C>语序不当D、前后矛盾E.重复啰嗦F、关联词不当G>用词不当修改原则:A、不改变原意多就少改修改方法:增、删.调.注意事项:培养语感;平时正确使用词语;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科知识。5、衔接排序类型:A、选句填空B、排列句序注意事项:坚持保持“一致”原则,即角度一致,思路一致,话题一致,语体一致,句式一致,感情色彩一致,前后对应一致;还要特别关注句中的代词、标志词和关联词。力求使语段表意明确,语句流畅,衔接自然得体。6、仿写类型:根据提供的示例写句注意事项:A、认真阅读要求,按要求内容仿写B、对例句的句

4、式结构、修辞手法、语意内含作认真分析。7、信息提炼类型:A、拟写新闻标题B、从相关材料中提炼信息注意事项:A:新闻标题的拟写,从导语中概括归纳,注意字数要求。B、材料链接,找共性话题。8、图表类型:A、读图。图的类型有各类漫画和图标,题型有说明内容和理解寓义B、读表。主要是调查统计表,根据表中数据提炼有关信息,归纳寓义。注意事项:看清要求,读懂图表内容,联系现实答题。9、表达(口语交际)A、简明:简要、明白。不说多余的话,语言明白易理解,无歧义。B、连贯:衔接自然,语意顺畅,保持统一话题,围绕一个中心,言之有序,注意过渡和照应。C、得体:注意说话的场合、对象、语气等,适合具体的语言环

5、境。10、名著阅读识记作家、作品、主要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相关主题;要特别注意课内名篇和推荐名著;关注课后附录上介绍的名著。11、古诗文名句积累类型:A、直接性默写B、理解性默写C、运用性默写D、主题性默写E、归类性默写注意事项:熟记名篇名句,能理解,会运用;书写正确无误,不出现错别字。12、其它A、综合性学习B、微型阅读C、应用文知识D、标点符号E>对联(二)现代文阅读1>记叙文阅读考查点:A>整体感知,分清要素、线索、顺序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明确详略,归纳中心。C、理解重点段落,关键语句含义及作用D、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E>欣赏散文、

6、小说等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手法等。策略:(1)、关注人物形象A.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人物性格特征:根据作品内容准确归纳(2)、关注故事情节A、关注记叙的要素和线索B、理解插叙的作用C、环境描写的作用D>关注文章结构及写作方法,归纳中心E>赏析语段及词语的作用E.关注相关链接材料2、议论文阅读考查点:辨析.判断.归纳、提炼论点B>明确语段中论据并理解作用C、辨析论证方法D、理清论证结构层次,揣摩议论文中的语言特色策略:(1)、提取、归纳中心论点的方法A.通读全文,把握内容,弄清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寻找标志。如题目.开头的判断句.结尾的

7、归纳句.讲故事或举事例之后的议论句C、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2)>分析论据A、事实论据:历史上的名人轶事;现实生活中典型人物和事例;科学的统计数据B、道理论据:名人名言,革命导师的言论;格言、警句.谚语.俗语等;科学的原理.公式、定律.概念等(3).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论证方法主要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4).语言特点:鲜明.准确、严密(3)、文章结构。关注开头.结尾、过渡段(句)的作(3)、开放性试题:结合论点谈感受;对文中观点进行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