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45379
大小:7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9-26
《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推进课程及教学效果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推进课程及教学效果建设张树永摘要:对课程建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关键和所需遵循的原则。指出课程建设应首先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化设计。应釆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高效教学,并基于产出开展及时的评估和反馈,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关键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课程是学校教卩育人的基础,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耍的作用。口2003年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來,从国家到地方,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到各高校,都将课程建设作
2、为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建设,构建了“国家级一省级一校级”精品课程体系,极人地带动了我国课程建设水平的提高⑴。但部分高校也存在“为粘讯而精站”的现象,以高投入打造少数梢品以充门而,导致课程建设数量少、带动作用不足、共享效果差、使用效果不理想等问题[7。2012年,教育部启动“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中国大学MOOC”建设工作,得到广大高校的积极响应⑷。木文将就课程建设的目的和意义,建设的数最和使用效果等进行系统论述,以期使课程建设在促进教学效果改善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等方而更好地发挥实效。一、课程建设必须明确的几个问题为了使课程
3、建设遵循正确的方向,必须明确以卜•问题:首先,课程建设虽然重要,但它只是人才培养的一个战术性环节(参见表1)。它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依据,以师资、学科和软硬件条件为支撑,以质最监督和反馈机制为保障,才能发挥应有效果。同时,只有把握“服务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这一战略方向,才能明确课程究竟应该如何建、怎样用,以及教什么、怎么教等基本问题⑵。张树永,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授。表1影响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因素分类主要涉及内容战略层而人才培养日标(培养什么人?就业日标和发展预期),培养规格(培养什么样的人?对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具体要求)
4、,培养模武(如何培养人?如通识教育模式、专业教育模式、大类培养模式、协调育人模式等)战术层面培养方案(对落实知识、索质、能力要求的整体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层次和顺序),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教材、参考站和教学资源,教学安排等),教学方式(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考核方式(日常考核、课程论文、期中和期末考核等)支撑条件师资队伍,学科基础,教学经费,硕件条件(教室、实齡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基地等),软件条件(文化氛围、教风学风等)保障机制规章制度与教学标准,质量监悴与反馈机制,持续改善机制等其次,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使用而非展示。必须处理好建设数量与质量
5、的关系,以“低成本、大规模、广覆盖”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木准则,绝不能因为“而子”和“政绩”而将着重点放在打造少数精品上。最后,课程建设应关注产出。课程建设质量并不等同于人才培养质量,棊于投入(Input-basededucation,IBE)的课程建设并不能保证基于产出(Output-basededucation,OBE)的人才培养。必须改革大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程建设真正发挥育人实效⑴讥只有切确以上儿点,科学制订课程建设规划,把握课程建设原则和使用要求,课程建设才能成为大幅度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依托。二、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数以千万计的
6、专门人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髙等学校要实现国际领军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应用研究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切确人才培养的规格。所谓人才培养规格就是为了实现就业和耒来发展的预期冃标,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的总和。培养规格一般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需求來确定(见表2)『9】。各高校应以一般要求为基础,结合自身人才培养日标和学科、地域、行业特色等明确具体要求“叫表2培养规格的一般性要求培养规格具体内容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关学科知识:学科类和关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知识。外国语:
7、外国语言+文化,体现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通识类知识:人文、社科、自然、工程、教育学、心理学等。素质思想品徳:人生观、价值观、道徳观;爱国、诚信、守法;社会责任感。能力口我发展:口主学习能力,终生学习习惯,能够适应学科和经济社会发展;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查询与调査、归纳与分析、预测与判断,熟练使用相关软件;交流、协调与合作:口头与文字表达,跨文化沟逋;组织与协调;处理人际关系;竞争力和创造力:批评性思维;实践动手能力;知识与素质的特色与比较优势;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运用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教学、研究、开发等工作。要落实知识、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