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ID:43139952

大小:8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9-27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6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承担B.胆子C.担心D.负担答案:B解析:分析:B项"胆”读ddn;其余三项读ddn。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C.木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

2、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答案:C解析:分析:C项这是一种美好的向往,而非封建迷信。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3.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答案:B解析:分析:ACD三项“之”是助词,的。B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答案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4.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3、)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答案:B解析:分析:ACD“其”都是代词,B项“其”是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1.对于寓言的神话结尾,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讲究迷信,这是这篇寓言的不足Z处。B.愚公的精神和行动感动了天帝,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跟宣传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区别。C.天帝在愚公的坚强意志面前惧怕了,屈服了,说明只要有信心,目标总能实现。D.天帝在劳动人民的伟大力量前屈服了,说明

4、人定胜天。答案:C解析:分析:作者以神话的形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休I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着本文目的的理解。2.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A.对待困难的截然不同的态度。B.静止的观点和发展观点的矛盾。C.人如何正确的估价自己的力量。D.智者有时不“智”,愚者有时不“愚”。答案:B解析:分析:智叟和愚公的矛盾实质是静止地看问题和发展地看问题的矛盾。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3.

5、文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答案:B解析:分析:可从原文中找出表达愚公的年龄、愚公移山的目的和远大的抱负、家人的对移山的态度、移山的计划以及愚公亲力亲为的行为等句子去思考。故选B。点评:木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常握能力。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

6、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c解析:分析:A项“凭”/“因为”;B项“他”/“的”;D项“向”/“比”。所以应该选C。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的分析。2.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②甚矣,帝之不惠。③帝感其诚。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答案:B解析:分析:四个句子依次是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故选B。点评:主要考

7、查文言句式的掌握。3.对下列语句屮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许:赞同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C.寒暑易节易:交换D.何苦而不平苦:劳苦答案:D解析:分析:苦:愁。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翻译。1.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彖。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

8、坚强毅力。答案:A解析:分析:愚公之妻只是有疑,而不是坚决反对。故选A。点评: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2.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答案:C解析:分析:A应为邻人/京城氏Z孀妻/有遗男。B应为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应为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故选C。点评:考查词语文言文断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