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35067
大小:53.1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9-28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凉州词》同步练习(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凉州词》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诗歌按内容可以分为()A.山水□□园诗B.咏史怀古诗C.思乡送别诗D.咏物诗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四项均为按内容划分的诗歌种类,除此以外还有边塞诗等。故选ABC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分类。2.边塞诗的三大主题是()A.塞外风光B.卫国豪情C.征战之苦D.思乡送别答案:ABC解析:分析:边塞诗的三大主题是前三项。故答案选AB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边塞诗的理解。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蓟屮作(ji)单于(chan)塞垣(yuan)B.隅(yu)更改(geng)羌笛(jia
2、ng)C.窟(阳)防御(yu)沙烁(shou)D.薄饼(bdo)阴火(ying)胡虏(lu)答案:A解析:分析:B项中“羌”应读“qidng”;C项中“烁”应读“shu6”;D项中“阴”应读“yin”。故选A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字音的拼写。4.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B.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C.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D.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宋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答案:D解析:分析:D应改为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5.《凉州词》前两句是
3、,突出了戍边士卒;后两句是一抒发了戍边士卒的。()A.抒情B.写景C.生活环境的荒凉D.离愁别恨答案:BCAD解析:分析:《凉州词》前两句写景,突出边地的荒凉。后两句抒情,书写离愁别恨。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6.唐代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有()A.高适B.岑参C.王昌龄D.李硕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四人都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故选ABCDo点评:主要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A.诗歌用“何
4、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B.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答案:D解析:分析: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阅读理解。4.对王之涣《凉州词》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描绘了塞外荒凉寒冷壮阔的景彖。B、第三句透露岀征人久戍思家的哀怨。C、第四句一语双关,显得委婉含蓄深刻。D、全诗描写了远征将士慷慨激昂的气概。答案:D解析:分析:全诗描写了戍边将士的乡愁和凄苦。故选
5、D。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二、填空题5.诗的一、二两句所描绘的画面是。答案: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险峻高山的环抱下,一座孤城巍然赢立。解析:分析:熟读理解诗歌内容。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6.写出后两行诗的意思是o答案: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木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解析:分析:熟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点评: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名。11•“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答案:诗题「曲调解析:分析:识记有关文学常识。
6、点评: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识记。12.“远上”二字,描绘出了,意境辽阔;“孤”字不但写出了高山环抱屮的城堡处境的荒僻,也抒发了0答案:黄河滚滚滔滔流向天际的雄伟景象戍边士卒孤独寂寞的情怀解析:分析: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进行。赏析点评:考查学生对诗的词语的赏析能力。13.“春风”既指,也暗指。答案:自然界的风I朝廷的关心解析:分析:诗中“春风”一词具有双层含义。点评:考查学生对古诗意向的把握。三、阅读理解14.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7、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对《虞美人》词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时了:何时才完了,何时才到尽头?B.东风:东方吹來的风。C.朱颜:红润美好的容颜。D.问君:实际是问自己,君指自己。答案:B解析:分析:东风指春天的风,带来春的讯息。故选B。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15.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的手法。答案:〃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
8、上
9、反
10、衬。解析:分析:观察顺序是自上而下,由近及远。用“万仞山”衬托“孤城”。点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