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

ID:43131684

大小:71.7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27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1页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2页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3页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4页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一.《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二•“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三国故事的流传:(-)故事渊源: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隋文艺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杜宝《大业拾遗记》载:隋炀帝看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等内容。(三)李商隐《骄儿庆“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四)宋“说话”中有“说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1

2、.苏轼《志林》:“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艺术效果好,且有尊刘贬曹倾向。2.现存早期三国讲史话本有元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氏刊印《三国志平话》和内容大致相同的《三分事略》,粗具《三国志演义》轮廓,突出蜀汉主线,情节略本史传,大量民间传说;结构宏伟,故事性强;然叙事简率,文笔粗糙,有“说话”面貌。(五)戏曲方面,金元时搬演大量三国戏。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有《赤壁廉兵》等多种金院本剧目;钱南扬《戏文概论》指出有《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等多种宋元戏文,且多以蜀汉人物为中心,拥刘反曹倾向鲜明;情节结构、语言风格

3、等具民间色彩。二•作者罗贯中情况。(-)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等载,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约在1315至1385间。(-)《三国志演义》约成书于明初;还是《水浒传》编写者之一。(三)《录鬼簿续编》著录其杂剧3部,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以赵匡胤、赵普为中心,歌颂贤君明相,与《三国》精神上有相通之处。三•版本情况。(一)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刊刻《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小目。卷首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序》、嘉靖壬午修髯子(张尚德)《引》;以

4、后新刊本多从此出。(二)《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并为120回,回目由单句变为双句。(三)志传系统:今存嘉靖至天启年间刊本中不少名为“三国志传”,如《新刻全像大字通俗演义三国志传》、《新刻按鉴全相批评三国志传》等。1•“志传”系统与“演义”系统版本不同之处:除一些情节、文字上有所出入外,“志传”系统穿插关羽次子关索(或花关索)一生故事。2•有学者认为“嘉靖本”和“三国志传”本是出于同一源头,差异在传抄中产生。EJ(四)康熙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评本为基础,参考“三国志传”本,对回目和正文进行较大修改.增删,并作详细评点;1•毛本《三国》正统道

5、德色彩更浓厚,艺术上有较大提高,评点文字也多精到见解。2•近人常将它简称为《三国演义》,并与《三国志演义》混为一谈。第二节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一•“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文学样式。(一)描写自黄巾起义至西晋统一近百年的历史。“依史”,即“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加工;“演义”,则渗透主观价值判断,用自认为理想的“义”,径渭分明地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主旨: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糅合民众心理,表现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和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明君良臣的主要标志:政治上行“仁

6、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政治上行“仁政”O1・以蜀为中心,展开三国间的错综复杂的争斗故事时,把刘备塑造成仁君典范。2•刘备手下大臣也都有“救国救民之心”,如赵云、诸葛亮等,寄托仁政爱民理想。3•残暴的奸雄曹操,表现他工于权谋,奸诈、残忍,无惜民爱民之心。4•董卓、袁绍、袁术、曹睿、孙皓、刘禅等,既无曹操的雄才大略,却似曹操那样轻民、残民,因此必然走向灭亡,表达对乱臣贼子的愤恨,反映民众对“仁政”的渴慕。(-)人格上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1•写人论事,以此区分善恶,评定高下,不问身处什么集团,也不论出身贵贱和性别,只要“义

7、不负心,忠不顾死”,都一律加以赞美。2.对诸葛亮的忠,关羽的义倾注了全部感情,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其忠义观念、道德品格属于封建性质。3•强调“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说明“忠”并非忠于一姓之天下,而具一定开放性、灵活性;“义”包含“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精神。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与民间理想政治标准紧密联系,反映当时普遍社会心理:关羽的“义”本质上强调人与人间相互帮助、报和温情,与江湖道德息息相通。(三)对智勇的歌颂,更突出智慧的重要性。三•把蜀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的化身,把魏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孙吴只是

8、陪衬,具“拥刘反曹”倾向。正史著作中,大致自朱熹《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为正统。(-)原因:1•由于刘备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