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26797
大小:4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9-2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3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咬文嚼字》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2.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应当说,这两个字是嵌得相当不错的,是颇合原句的意境的。不料苏小
2、妹却评之为“下品”,她说:“这是常人用的俗字,平直,无味。”换句话说,即缺乏诗句应有的含蓄和诗味。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黃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轻风”徐徐,若有若无,“扶”字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來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失”字,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风韵: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
3、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黯然失色了。这样,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足见,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字的变动,整首诗的意境也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应该学习苏小妹,在创作中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咬文嚼字,让自己的文章更上一层楼,精益求精。二、作者简介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
4、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们对他的理解
5、,只限于现在阅读的《咬文嚼字》,相信通过今天的阅读,同学们一定会受益匪浅。三、整体感知课文1.“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文中当怎样理解?明确:“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但在本文中却是指“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2.课文是怎样阐述“咬文嚼字”的?(可以划分成几个部分?彼此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明确: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1-5)通过三个例子,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间的关系,强调“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思想和情感的调整。(咬文嚼字是什么)第二部分(6-7)从正反两方面举例,强调“咬文嚼字”
6、务必要做到“惟陈言之务去”。(咬文嚼字怎么做)第三部分(8)点明写作本文的目的,文学创作,“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能达到艺术的完美。(咬文嚼字意义目的)三个部分I'可的关系:笫一部分阐述“咬文嚼字”是什么,第二部分阐述“咬文嚼字”的原则,第三部分道出写作吋“咬文嚼字”的目的。尽管本文属于文艺随笔,但文章的三个部分之I'可却依然有着严密的逻辑顺序。四、合作探究1.看1-7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儿个实例?明确:(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7、3)、“推敲”的推敲(4)、《惠山烹小龙团》屮两句的剖析(5)、“套板反应”2.提问:前3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有没有怎么改怎么好的。明确:有。1是修改后增色不少的,表达效果增强了;2是改坏了的。3是怎么改怎么有理的。3.探究: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分组讨论,找关键句,言之成理即可)总结:好坏的标准一修改字词,不仅是修改字词,在文字上推敲,骨子时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这
8、句话非常关键。这也是本文最重要的一句话,它告诉我们,在语言文字“推敲”时,改好改坏的依据是思想感情,这是问题的根本所在。4•探究:看6、7两段的对比,进行迁移教学深化多媒体展示:(1)掌握语言的联想意义:有关“酒”的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