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12719
大小:9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9-27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效仿/发酵甲胄/压轴戏祛除/曲意逢迎B.皎洁/打搅 捭阖/柏油路 契机/提纲挈领C.隐瞒/蛮横居然/狙击手称职/趁热打铁D.空旷/粗犷触角/处理品对峙/博闻强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博弈 尺牍愤笔疾书仗义执言B.蜗居忤逆门庭若市出其不意C.幅员冒然贻笑大方改弦更张D.吊销插座真知灼见以逸代劳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式过马路,是网民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
2、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违反了被抓,处罚也轻,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中国式过马路”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A.从而不耻 一经 B.进而不齿 已经 C.进而不耻已经 D.从而 不齿 一经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从一些地方暴露出的问题以及得出的经验教训看,好多事情就是因为“不作为”、“乱作为”而导致问题积羽沉舟、积重难返。 B.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需要旷日持久,坚持不懈,真正确立“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思想,并能同工作实际相结
3、合。 C.课堂上,我们应该增强效率观念,防止和克服抽丝剥茧、拖拖拉拉的不良习惯,努力做到当堂学习的内容能及时理解消化。 D.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印章图谱存世量沧海一粟,六七十万元的价格,如果藏家或投资者购买字画,只能买到普通之作。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公安部相关负责人认为,机动车行至交叉路口或者人行横道之前,就应该履行减速缓行、停车让行的义务。B.针对“虎妈”“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爱一点还是严一点,是穷养还是富养,多数家庭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C.近年来,我国各地日渐增多的灰霾天气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D.毫无疑问,反腐倡廉的科
4、学化水平将直接决定中国反腐败斗争的成功与否,决定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非虚构写作”的价值洪治刚从概念的严谨性来看,“非虚构写作”无疑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似乎涵盖了虚构之外的所有文体。但倘若就目前已发表的一些作品来看,它又呈现出某些独特的文体特征。譬如,它与报告文学、纪实文学颇不相同,不追求事件记叙的完整性,不强调话语表达的公共性,也不崇尚主题意旨的宏大性,而是以非常明确的主观介入性的姿态,直接展示创作主体对事件本身的观察、分析和思考。同时,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叙事散文,不仅拥有较长的篇幅,而且在突出其现场纪实
5、性的过程中,多以理性的思考和辨析为主,少有感性的抒情和诗性的怀想。“非虚构写作”的最大魅力,在于当代作家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的,是微观化的,是现场直击式的。譬如李辉的《封面中国》,就是以《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物作为聚焦,通过大量的史料梳理,在一系列微观化的细节呈现中,传达作家对这些人物以及历史事件的有效思考。而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和《梁庄在中国》,则以故乡梁庄作为考察坐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记录梁庄的社会变化与存在的问题,也跟踪了梁庄人在全国各地谋生的艰辛与尴尬,并从中展示了作者对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的独特反思。无论是面对历史还是现实,“非虚构”所
6、体现出来的这种现场式的介入性写作姿态,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改变了当代作家习惯蛰居书斋的想象性写作,激发了作家观察社会的兴趣,使作家能够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社会现实领域,通过田野调查的手段,获取第一手资料,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同时,它还体现了作家对社会历史的研究意愿,以及对某种重要问题的深入思考。像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就是通过对故乡一些自杀个案的追踪采访、记录和反思,指出巨大的医疗负担和尖锐的家庭关系,仍是威胁中国农民生存尊严的重要因素。现在,有不少作家仅仅通过媒介资讯了解社会,只是凭借既往的经验惯性来处理现实,由此导致很多作品因为“
7、不接地气”而问题频仍。读这些作品,我们常常觉得很“隔”,换句话说就是“经验的贫乏”。而“非虚构写作”的兴起,表明了作家们置身生活现场,开始积极地介入历史或现实内部,直面复杂的生存逻辑与伦理秩序,既展示自己的精神姿态和思想作为,也为人们了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独特的思考。像慕容雪村的《中国,少了一味药》,以作家自己“卧底”传销组织的亲身经历,鲜活演绎“传销”这颗社会毒瘤之所以屡除不灭的缘由。而李天田的《相亲记》则通过自己的相亲经历,揭示了各类婚介机构的隐秘内幕,对人们的道德伦理提出了尖锐的质疑。此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