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03821
大小:1.23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9-3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ok.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丁肇(zhào)中(1936~)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密执安州安阿伯。1962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J/ψ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J/ψ粒子1974年11月10日,是一个不平常的星期天。这一天,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所领导的小组,在美国纽约州阿普顷国立布鲁海文实验室里,发现了一种新的基本粒子。虽然人们近些年来不断发现新的基本粒子,然而,丁肇中此次发现的新粒子十分独特
2、,它是不带电的,而且寿命比近些年来相继发现的新粒子长1000倍——尽管在常人看来它也极其“短命”,只能活0.00000000000000000001秒。这是一种新的重介子,丁肇中把它命名为“J”粒子。也就在这个星期天的上午9时20分,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那里,也传出了“发现新粒子”的消息。那是美国科学家里奇特领导的小组发现的,有趣的是,这个新粒子也是重光子,寿命同样很长。里奇特小组把它命名为ψ粒子。这两个新发现震惊了美国科学界。经过仔细比较,科学家们发现J粒子和ψ粒子是同一种粒子。为了纪念丁肇中小组和里奇特小组的功绩,这种新粒子被重新命名为J/ψ粒子。1976年,丁
3、肇中和里奇特由于发现了J/ψ粒子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ψ,发音:psai/或/sai/,中文音译:普西),是第二十三个希腊字母。西里尔字母的Ѱ是由Psi演变而成。详解【1】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2】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拼音:géwùzhìzhī解释: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
4、知识。格:推究;致:求得。解释下列词语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抽象: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推究事物的道理。求知,得到知识。端正心思。就是指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整齐家政(即整顿好自己的家)。不具体的,笼统的,空洞的。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调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检查预习,写在作业本上阅读课文,概括“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从探察物体(实验)而得到知识。整体感知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1.读(3-11)自然段,思考: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或态度是什么?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这
5、种做法继续支配中国一些读书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传统儒家“格物”以“致知”的途径是:(第3自然段)(2)传统儒家这样做的依据是:(第5自然段)(3)继续支配中国一些学生的表现是(第11自然段):真理是由圣人领悟并传给一般人,研究圣人之经书即可得到真理。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只是在对照圣人标准自我检讨。①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②偏向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讨论研究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什么重要性?(用第七自然段课文原话回答。)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大多数人缺少完成一个成功的实验所需要的眼光、勇气和毅力。3.再
6、一次朗读第(9、10)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一、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三、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二、论证结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13)提出问题首先,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然后,分析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2~12)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3~5)(6~12)(1)文章结构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各抒己见作业:认真熟练朗读课文,课后完
7、成《测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