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3103373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9-25
《黔之驴 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黔之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二)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育学生认识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动物入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驴,在人们眼中,仿佛只知整天拉车、拉磨,是一种驯良的动物。殊不知它也曾让百兽之王老虎心惊胆寒而远远逃遁。只不过因为它没有把握这大好机会,一步步丧失了自己的优势,终成为老虎的盘中餐、腹中食。这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柳宗元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二)整体性点拨 1感知全文。 (1)齐读全文,矫正字音
2、,如慭(yìn)、狎(xiá)、踉(liàng) (2)指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全文意思。 (3)学生质疑(学生对书未下注的部分生字难句可提出疑问)。 (4)师生共同解疑,教师提示应着重掌握的文言现象。 实词出近:接近,靠近。胜:能承受。技:技艺。 词类活用蹄:用蹄子踢。(名词作动词) 句式以(之)为神:把它当作神。 (5)朗读全文。 要求:朗读时体会词句含义,并想象具体的故事情节。 (6)即兴表演《黔之驴》。 具体安排:请两位学生分别饰演驴和虎,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 (7)请学生当导演,对演员的表演进行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
3、几方面对表演进行指导、评说。 ①表演时,动作、神态、语言结合课文。4/4 虎动作:见、窥、近、遁、视、近、荡倚冲冒、跳踉、 大阚、断、尽神态:慭慭然、大骇、甚恐、喜语言:技止此耳 驴动作:一鸣、蹄之神态:不胜怒 ②驴与虎的关系变化,即虎是如何一步步进逼,驴是如何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的。 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 ③虎与驴的形象分析 虎:知己知彼,小心谨慎,勇于出击,战胜对手。 驴:没有自知之明,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8)再邀请两位学生表演,注意刚才“导演”所提的要求在表演中有无体现。 (9)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体会文中是怎样运用动作、语言、神态
4、描写来刻画虎和驴的形象的。 (说明:安排的3次朗读旨在使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所设计的表演及导演评说活动,旨在加深学生对文中字、词、句的理解和整体形象的把握,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感。) 2深入体会。 (1)请学生为故事续尾。 要求: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说几句议论的话,谈谈自己的感想,揭示故事的寓意。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②从驴的角度——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③从虎与驴的关系角度——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
5、计对手等。 (2)将原文结尾内容及译文材料发给学生阅读。 原文:4/4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 哎!外形庞大好似很有德性,声音洪亮好似很有本领,如果不露出它的可怜的技能,即使虎很勇猛,却疑虑畏惧,最终不敢进取;像今天这样,可悲啊! 教师指导:肯定学生的评述。请学生将自己的评述与原文对照,注意异同。 (3)品味寓意,联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的“驴”和“虎”。 3联系本文的学习,加深对以下内容的理解记忆。 (1)寓言:“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通过故事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6、使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2)关于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他的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讽刺艺术。(解说:小结本课所学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再次联系所学课文,对“寓言”与“哲理”有进一步认识,也为下面迁移作好准备。) (三)布置作业 1总结
7、积累出自本文的成语(可翻阅工具书,了解含义)。 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 2阅读柳宗元《三戒》中的《永某氏之鼠》(见《教师用书》)。 要求:(1)概括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 (2)比较《永某氏之鼠》与《黔之驴》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 参考答案: (1)为非作歹者终将受到惩罚;姑息养奸必将招致祸患;要做嫉恶如仇、锄暴惩恶的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阐发) (2)相同点: ①通过简短的故事表现深刻的寓意。 ②善于运用动物形象,起到讽刺的效果。 ③都在记叙的基础上议论,表达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